演义

更新时间:2024-05-25 16:34

演义拼音 yǎn yì,指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增添一些细节,用章回体写成的小说。

来源

“演义”一词始见于《后汉书.周党传》:“党等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文选》卷十潘安仁《西征赋》:“晋演义以献说。”李善注:“《小雅》曰:‘演,广、远也。’”演义即指推演、详述道理。唐以后用于书名者有苏鹗的《苏氏演义》、梁寅的《诗演义》等。宋元时代普遍称盛行的“讲史”为“演史”。至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始用“演义”之名称历史小说。该书卷首蒋大器《序》曾作这样的解说:“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盖欲读诵者,人人得而知之,若所谓里巷歌谣之义也。”后来者一般也是这样理解演义一词的,如雉衡山人(杨尔曾)《东西两晋演义序》说:“一代肇兴,必有一代之史,而有信史,有野史,好事者藂(cong)取而演之,以通俗谕人,名曰演义。盖自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始也。”但历史上也有人广义地理解“演义”一词,将它作为“小说”的代名词。如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说:“今世传街谈巷语,有所谓演义者,盖由在传奇杂剧下。”《古今小说》的天许斋题识道:“本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中。”他们所说的“演义”即为广义的“小说”。

特点介绍

主要以讲史为内容,其特点是:依傍史传,再现成文;偏重叙述,故事性强;行文浅显,通俗易懂。

作品

演义小说由于采用了章回体形式,深得民众喜爱,故而得到迅速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历史演义小说在民间广泛地流行起来。《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水浒传》和《洪秀全演义》等都是产生于这个时期。尤其在明清两代,演义小说数以千计,产生了不少优秀的章回小说,如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冯梦龙的《三言》、凌蒙初《二拍》、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相继面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