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昭陵

更新时间:2024-09-04 18:36

明昭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陵区大峪山的东麓,占地约34600平方米,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隆庆皇帝朱载坖孝懿庄皇后李氏、孝安皇后陈氏、孝定皇后李氏的合葬陵寝。

历史沿革

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四月,大峪山地下玄宫建成,原系明世宗为迁葬其父(明睿宗)和安葬其母(章圣皇太后)所建的玄宫,后因章圣皇太后最终安葬湖北纯德山“显陵”而搁置不用。

明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六日,明穆宗在乾清宫病故。礼部左侍郎王希烈奉明神宗之命往天寿山为穆宗选择陵地,选得了永陵左侧的潭峪岭(今德陵所在位置)为陵址。同年六月十五日,经大学士张居正及礼、工二部审定,认为将大峪山下原明世宗所建玄宫稍事增筑,即可完成昭陵陵寝的修筑。明神宗万历皇帝为了省时、省力、省开支,同意张居正的建议,下诏营建驾崩的先帝陵寝于大峪山东麓。同年七月,封闭的地下玄宫被打开,随即开始增建陵园的地上建筑。同年八月二十二日,孝懿庄皇后李氏迁葬昭陵,同年九月十九日,明穆宗朱载坖葬入昭陵。

明万历元年(1573年)六月,明昭陵地面工程竣工,用时1年。

万历三年(1575年)正月,由于昭陵棱恩门、棱恩殿、垣墙等处严重沉陷,明神宗不得不委派工部左侍郎陈一松等提督再修昭陵。同年七月,陵寝修复工程告竣。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九月二十二日,孝安皇后陈氏葬入昭陵。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六月十三日,孝定皇后李氏葬入昭陵。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昭陵明楼被李自成农民军烧毁。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三月五日,祾恩殿和两庑配殿遭雷击起火,护陵人员拼命扑救,结果只保住了两庑配殿,祾恩殿被彻底烧毁。至清乾隆年间,两庑配殿及祾恩门又相继残损。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至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清政府为缓和民族矛盾,重新修葺明十三陵。昭陵也在修葺之中。虽然清政府的修葺使陵园制度稍趋完备,但却改变了原有建筑的规制。昭陵明楼的斗拱,依照原明朝制度各陵均为上檐单翘重昂七踩斗拱,下檐重昂五踩斗拱。而修葺后的昭陵却变成了上下檐均为单翘单昂五踩斗拱。明楼内还增加了条石券顶。祾恩门、棱恩殿虽然重建时间数没有大的变动,但都缩小了尺度。棱恩殿原制面阔五间30.38米,进深四间16.77米。清代重建后,面阔间数没有改变,尺度却缩小为23.3米。进深改为三间,尺度缩小为11.92米。棱恩门原为面阔三间18.44米,进深二间8.04米。清代重建后面阔缩小为12.52米,进深缩小为6.77米。陵内的两庑配殿和陵前的神功圣德碑亭不仅没有重建,而且残垣断壁也被拆除。只在碑石周围旧亭基上修建了一周宇墙。

民国期间,昭陵棱恩门、棱恩殿先后残坏。解放战争期间,棱恩殿残坏的木构件被拆除。

建筑格局

布局

明昭陵其总体布局亦呈前方后圆之形,宝城前设两进院落,方城下甬道作直通前后的方式,以及棱恩殿、配殿为五间,棱恩门为三间的规制均如泰、康诸陵制度。明昭陵建筑主要分布在神道、第一进院落、第二进院落三个区域。神道区主要有主要建筑有神功圣德碑亭。第一进院落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左右配殿。第二进院落主要有棂星门、石五供、方城明楼、月牙城、宝城等。附属建筑则有神厨、神库、宰牲亭等。

特点

明昭陵的最大特点是率先形成了完备的“哑巴院”制度。明朝的帝陵从献陵康陵前后六陵。宝城内的封土都是从宝城内环形排水沟以内开始夯筑“宝山”(墓冢)的,其形状呈自然隆起之态。《昌平山水记》记之为“甬道平,宝城小,冢半填”。明昭陵则不同,宝城内的封土填得特别满,几乎与宝城墙等高,正中筑有上小下大的柱形夯土墓冢,封土的前部有弧形砖墙拦挡封土,并与方城两侧的宝城墙内壁相接,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形院落,人们俗称为“哑巴院”,并称院外月牙形的墙体为“月牙城”。明昭陵的宝城封土的排水系统也十分讲究。宝城为前低后高形式,城内的封土则是中高外低。宝城的内侧设砖墁凹形水槽,左右两侧稍前处又各设方井两眼,井上覆盖凿有漏水孔的水蓖子,井下有暗沟前通哑巴院内的两侧排水孔道。每当大雨降后,城内雨水能顺利地从哑巴院两侧的排水暗沟排出,有效地保证了玄宫上面封土的干燥。方城后的琉璃影壁也改泰、康等陵依墙而建的方式,为一半嵌入墙体之内的随墙而建的方式。

文物遗存

神道区域

明昭陵神道从长陵神道七空桥北向西分出,长约2千米。途中建五空、单空33石桥各一座,现已不存。神功圣德碑亭以及亭后并列三座单孔石桥、宫墙及陵宫建筑,经1987年至1992年复原修缮,均完整。神功圣德碑亭台基、石碑为明朝原物。台基边长11.5米,高0.78米。台基上清乾隆年间垒砌的宇墙被拆除,恢复碑亭建制。制为重檐歇山顶,四面辟券门,上檐四面各显一间,施单翘重昂七踩斗拱,下檐四面各显三间,施单翘单昂五踩斗拱。亭施天花,内树神功圣德碑。碑制同前神功圣德碑。

单空石桥,中桥宽6.8米,长14.2米,桥面铺条石,桥洞砖发券,石望柱为二十四气式柱头,栏板作宝瓶、如意云式。两侧桥,各宽5.3米,长11.8米,桥面墁砖,桥洞砖发券,护栏作宇墙式。石桥和碑亭前后,原有神道保存,为中墁城砖,左右两侧墁碎卵石,现改为墁水泥砖。

第一进院落

祾恩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单翘单昂五踩式斗拱、中柱安设板门等形制,均参考长陵规制。门内挂一匾额,书“棱恩门”。祾恩门台基为明朝遗迹,其前设有月台和砖墁礓礤。月台按明代旧址补修,其宽25米,进深17.1米,高2.35米。砖墁礓礤,宽19.2米,进深10.5米。月台左右两侧各设踏垛式台阶。

祾恩殿按明代残存柱础分布,参考长陵祾恩殿顶部形制复建,制为重檐庑殿顶,上下檐间挂匾额,书“祾恩殿”。其面阔外显五间,内显七间;进深外显四间,内显五间。上檐施单翘重昂七踩斗拱,下檐施单翘单昂五踩鎏金斗拱。殿内作井口天花,中三间设为暖阁。祾恩殿的殿内有鼓、编钟、琴等展品,展现了祭祀所用物品及场景。

东西配殿,原存土衬石、垂带石,现为复建,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檐带廓,斗拱为单翘三踩式。神帛炉已不存。当下西配殿为昭陵历史陈列厅。这里展有历史图片、介绍以及一些微缩场景,将有关昭陵的历史展现出来。东侧配殿为海瑞生平事迹展,展有他的书法作品、文章以及微缩事件场景。

第二进院落

第二进院落三座门,形制基本同献陵。棂星门,石柱及前后抱鼓石为明代旧物,柱间牌楼木结构及瓦件部分,按长陵补配。石供案、石供器完整。宝城城墙、垛口、宇墙修补完备,城台下月台、城内两侧转向礓礤及右掖石礓礤归安补齐。宝城之内,封土、宝顶明制,拦土墙中部外凸,平面呈弧形,顶部建宇墙,墙体通高6.85米。墙正对方城券洞处建随墙式琉璃照壁,总高4.05米,面宽5.01米,黄色庑殿顶,黄色须弥座,黄色琉璃柱,壁心为红墙式,四角有琉璃岔脚。冢前“哑巴院”地面铺砌条石,左右两端有排水暗沟通于宝城墙外。明楼台基、四壁为明代旧物,清乾隆年间增筑的石券顶及左右封堵的券门完整、坚固。楼顶修缮完整,重檐歇山顶。上下檐间挂匾额,书“昭陵”。圣号碑龟裂严重,棱角全无,字迹、纹饰模糊不清。碑首前后浮雕双龙戏珠图案,正面上篆额“大明”,下刻“穆宗庄皇帝之陵”。

附属建筑

附属建筑中的宰牲亭、神厨、神库及围墙、院门等在原来遗址的基础上陆续在1991—1992年间进行了修复。当下的神库、神厨建筑内部为明代清官史事展览,通过一幅幅画展现出一位位清官的事迹。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学术研究

第一,大峪山的“风水”优于潭峪岭。张居正对大峪山有过一段描述。他说那里“山川形势结聚环抱……诚天地之隩区,帝王之真宅也”。而潭峪岭,则人多认为不吉。如清梁份就曾说那里是“孤峰独峙,左右界水中群山一起一伏参差不一”。又说那里“主山峻峭,气脉全无”。建在那里的德陵则是“左肩受风于北之东,右肩受风于西之北”。明代中叶,虽然有对“风水”之说不再过分讲究的情况,但尽量择吉而葬,却是情理之中的事。

第二,张居正是个务实的政治家。大峪山有现成的玄宫和部分地面建筑,稍事增筑,陵园即可建成,事半功倍,省时省力,节省开支。

由于明昭陵多次兴工,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第一次兴工(指地面建筑),明万历元年(1573年)十月工部盘查营建所用钱粮数,计用库银390932两,还不包括其中神木等三厂的木植用银、大通桥厂的白城砖用银、大石窝等厂旧石料的折银及户、兵二部雇抵班军工食行粮等用银。同年十二月,巡视厂库工科给事中梁式等查盘营建昭陵所用钱粮数,除工部上述实用银外,又有户、兵二部银110119两,总计用银501050两。其中营缮司用银204422两,虞衡司13145两,都水司118854两,屯田司164628两。第二次接修用银数,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但据《明熹宗实录》记载,前后两次修建共用银150余万两。这还不算明嘉靖时营建玄宫的费用。如算上明嘉靖年间营陵的费用,其总用度至少在200万两以上,几乎相当于隆庆时一年的财政总收入(明隆庆年间岁入约230余万两)。由于营建昭陵需要庞大的钱粮开支,工部库银匮乏到了极点。明万历二年(1574年)八月修缮涿州桥,工部拿不出银两,兵部派不出军匠,不得不由辅臣张居正请求万历皇帝恳请母亲解囊捐银,雇工修建。

文物价值

明清皇家陵寝中,从明昭陵开始出现“哑巴院”,故明昭陵是研究明清皇家陵寝规制变化的实物例证。另外,明昭陵的祾恩殿内有明昭陵秋祭复原陈列,左、右配殿分别有“明昭陵帝后史料陈列”和“明皇族墓葬史料陈列”,神库、神厨建筑内部有“明代清官史事展览”,通过这些展陈可以让参观者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明代皇家陵寝的制度文化和相应的历史背景。

文物保护

1961年,包含明昭陵在内的明十三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4月,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对昭陵地面建筑开始进行复原修缮。

1990年8月,完成了明楼木架结构和瓦饰的更换及祾恩殿、祾恩门、两庑配殿、神功圣德碑亭的复原修建。

1991年至1992年,又对陵宫外的附属建筑如宰牲亭、神厨、神库进行了复原修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明昭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陵区大峪山的东麓,占地约34600平方米。

开放时间

营业时间为每天上午8:30开园,17:30停止售检票、停止入园,18:00闭园。

门票信息

外部交通

G6京藏高速:到昌平西关环岛后,向北进入京银路,500米后红绿灯向右行驶进入昌赤路,沿途会经过石牌坊、十三陵总神道(简称神路)、七孔桥到达丁字路口后,直行长陵、左转定陵和昭陵。

昌平线地铁:昌平西山口站

德胜门乘坐北京公交872路公交车直达明十三陵;德胜门西乘坐北京公交345快车到西环南路换乘北京公交872路、北京公交878路、北京公交昌67路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