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区

更新时间:2024-09-20 09:16

黄埔区,广东省广州市辖区,位于广州市东部,东至东江东莞市麻涌镇相望;东北部与增城区新塘镇接壤,南部临珠江番禺区海珠区相邻;西部与天河区白云区相连,北部与从化区毗邻。总面积484.17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3月,黄埔区下辖16个街道、1个镇。2023年末,黄埔区常住人口122.21万人,户籍总人口70.44万人。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黄埔”地名的由来,一说环绕南海神庙前的珠江河段,古称为“黄木之湾”,整个河段称为“黄木河”,沿河两岸都称为“黄木”,由于乡音的关系,“黄木”遂转变成“黄埔”。另一说法出自黄埔村(历史上曾属黄埔管辖,后为广州市海珠区新滘镇辖,该镇2001年7月撤销):黄埔村是南宋时对黄木河南岸一自然村命名的,该村面向珠江,呈椭圆形,开村时有黄、关、卫3姓,宋末先后来了罗、冯、胡、梁4姓居民;古时,该村是珠江边的泥滩,称为“浦”;传说有一凤凰飞来该村地头洗身,所以叫“凰浦”;后因黄姓人较多,且是开村人,故改为黄埔(取“浦”字谐音“埔”)。

建置沿革

原黄埔区部分

历史上黄埔属番禺县管辖。从秦代始直至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时,黄埔均属番禺县管辖。现区属的南岗镇、大沙镇、夏港街、鱼珠街、黄埔街、红山街一带在清末时期属番禺县鹿步司管辖,深井、长洲一带属番禺县茭塘司管辖。民国10年(1921年),广州正式建市,黄埔仍属番禺县。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10月23日,黄埔随番禺县解放而解放。解放后,建制几经变动。建国初期,黄埔仍属番禺县管辖。1951年,广州市调整行政区域,原属番禺的黄埔车陂、鱼珠、文冲等一带四十五个自然村划入市郊,黄埔划为广州市管辖,同年12月开始筹建黄埔区。

1953年1月,黄埔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这是黄埔第一次建立区级建制。区党政机关设于鱼珠镇,管辖范围:东至广州冶炼厂,南至黄埔新洲,西至员村,北至吉山,下辖16个乡、2个镇和45个自然村。

1954年6月12日,广州市人民政府第十七次会议决定撤销芳村区,将其所属的涌口、芳村、花地、山村和工业、手工业部分地区并入河南区。将其原有的沙涌、鹤洞、西望、东滘、南滘、茶滘、葵蓬八个乡的农业部分地区并入新滘区。又将新滘区原属新洲镇、黄埔乡、官洲乡划归黄埔区领导。这时,市郊共有新滘、白云和黄埔三个区。

1956年6月25日,广州市作出调整郊区乡、镇行政区域的决定,撤销白云、黄埔、新滘3个区,成立广州市郊区人民委员会,黄埔并入郊区,黄埔区一级行政建制第一次被撤销。在人民公社化高潮中,1960年5月23日,中共广州市委决定撤销中区和郊区,全市调整为东、南、西、北4个市中心区(人民公社)及成立黄埔、芳村、江村3个以工矿企业为中心的人民公社(相当于区级建制)。同年7月,全部改为区级建制,黄埔人民公社随之改名为黄埔区人民委员会,这是黄埔第二次建立区级建制。区党政机关设于海员路21号。管辖范围:东至南岗,南至长洲岛,西至沙河龙洞,北至萝岗,设有6个工矿人民公社和4个农村人民公社。

1961年7月,撤销工矿人民公社,改为3个圩镇,1个街道办事机构,区党政机关驻地初设在黄埔港务局红楼,后迁至黄埔港海员路21号,即现黄埔街道办事处。撤销良田人民公社,将原属良田公社的竹料、钟落潭、太和三个公社与江村人民公社的人和、石龙、江村三个公社合并,成立江村区。原属江村人民公社的石井公社划给荔湾区。芳村人民公社和黄埔人民公社均改为区建制。同年8月,市委第四十次常委会议,对市区和郊区区域再决定进行调整,将东山区的沙河公社、石牌公社、龙洞公社划给黄埔区,越秀区的三元里公社、嘉禾公社、龙归公社、海珠区的新滘公社、新洲公社、新凤公社,荔湾区的石井公社为芳村区。同年9月,江村人民公社分为江高和双岗二个人民公社,连同太和、石龙共十个公社。这时黄埔区有七个农业公社,即黄埔、东圃、南岗、龙洞、沙河、石牌、萝岗等公社。工矿企业有六个公社,即港湾、员村、车陂、吉山、长洲、庙头等公社,另区辖有一个黄埔港办事处,一个棠下农场。芳村区则辖有是一个农业公社,即石井、三元里、海龙、龙归、嘉禾、鹤洞、新滘、新洲、新凤、东滘等公社,四个工矿企业公社,即山村、花地、广钢、同和等公社。这里的工矿企业人民公社即是城市人民公社。

1962年5月11日,为解决广州二百万人吃菜问题,明确郊区工作方针应以菜为纲,开展多种经营,并做好其他各项工作,再次把江村、芳村、黄埔三个区合并成广州市郊区。

同年8月23日,经省人委批复同意,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将黄埔、江村、芳村3个区合并,成立广州市郊区人民委员会,黄埔区一级建制第二次被撤销。

1973年,黄埔第三次建区。为了适应港口涉外工作和工农业发展的需要,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重新筹备成立黄埔区。

由原来郊区的黄埔、萝岗二个公社划出14个大队,连同原来长洲岛以及番禺县的新造公社深井大队(1976年11月正式移交)组成。现黄埔区管辖范围:东至南岗、南至长洲镇、西至塘口、北至吉山车站。全区现有三个镇政府(大沙、南岗、长洲),四条行政街(黄埔、红山、鱼珠、夏港),16个乡(其中长洲镇有二个管理区,大沙镇保留一个渔业村)。

当年11月13日,广州市黄埔区革命委员会成立。1980年7月,黄埔区召开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广州市黄埔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黄埔区人民政府,区党政机关驻地设在黄埔港湾路32号。

1990年,黄埔区行政管辖范围有南岗、大沙、长洲3个镇,黄埔、鱼珠、红山、夏港4个行政街。镇属下有16个行政村,均建立村民委员会;街、镇属下有59个居民委员会。区和镇分别为一级政权机构,设有人民政府和人民代表大会。街道办事处为区的派出机构,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均为基层自治组织。

原萝岗区部分

2003年1月24日零时起,根据广州市政府决定,黄埔区正式将荔联街笔岗社区范围内的一切行政社会事务及其下属的全部人员、财产、债权债务整建制移交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管理,同年5月24日零时起,根据市政府决定,夏港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范围内的一切行政管理事务,由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承接。

2005年4月,根据国函〔2005〕35号的内容,设立萝岗区,将白云区的萝岗街道,钟落潭镇的九佛、穗北2个居委会和红卫、凤尾、埔心、蟹庄、枫下、佛朗、燕塘、莲塘、山龙、重岗、黄田、何棠下、迳下、长庚14个村,黄埔区的夏港街道、荔联街道的笔岗居委会、穗东街道的东基和西基2个自然村,天河区新塘街道的玉树村,增城市中新镇的镇龙居委会和镇龙、迳头、九楼、大坦、麦村、金坑、均和、福洞、福山、大涵、汤村、旺村、洋田、新田14个村,新塘镇的贤江、新庄、永岗、禾丰4个村划归萝岗区管辖。萝岗区人民政府驻志城大道。7月29日,广州市委、市政府在广州东方宾馆举行行政区划调整管理交接仪式。9月28日,萝岗区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管辖面积393.22平方千米。

2005年11月,黄埔区与萝岗区双方政府签署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将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晖广场(含夏园农民公寓)、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即黄埔区荔联街沧联社区中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征地管理部分和南岗街南岗社区南康新村)、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城(即黄埔区大沙街姬堂社区中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征地管理部分)、广州保税区等4个区域划归萝岗区管理。

2009年8月,广州开发区、萝岗区领导机关和主要职能部门办公地点整体搬迁至香雪三路1号广州开发区萝岗区行政服务中心。区内有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保税区4个国家级开发区,拥有国内对外开放度最高的经济区域——广州保税物流园区,还有正在建设的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中新广州知识城

新黄埔区

2014年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萝岗区和原黄埔区,设立新的黄埔区;2月12日,国务院同意撤销广州市黄埔区、萝岗区,设立新的广州市黄埔区,以原黄埔区、萝岗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黄埔区的行政区域。

2015年8月底,萝岗区正式停止运作。广州开发区机构和职能从原萝岗区独立出来单独设置。

2015年9月1日上午,广州市黄埔区举行挂牌仪式。黄埔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区纪委的新牌同时揭开,新的黄埔区正式成立。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建国初期,黄埔仍属番禺县管辖。1949年10月,番禺县设联乡办事处。1950年5月,该县设8区、1个区级镇、50乡。其中,黄埔地区的彬社乡属三区,黄村乡属四区,横沙乡、南岗乡、七社乡属五区。

1951年,广州市调整行政区域,黄埔划为广州市管辖。是年12月,黄埔第一次建区。1953年1月,黄埔区人民政府成立,管辖16个乡、2个镇和45个自然村。

1954年6月12日,广州市人民委员会将新区的新洲镇、官洲乡、黄埔乡划入黄埔区。至此,黄埔区属下有18个乡、3个镇、1个办事处。

1960年,全国实行城市公社化。同年5月23日,中共广州市委决定成立黄埔人民公社(区),这是黄埔第二次建区;7月6日,黄埔人民公社改为黄埔区人民委员会。

到1961年6月,已下辖10个人民公社,其中工矿人民公社6个,农村人民公社4个;同年7月,中共黄埔区委调整城市人民公社,撤销6个工矿人民公社,恢复圩镇办事处机构。6个工矿人民公社调整为东圃、港湾、南岗、萝岗圩镇办事处机构。

同年8月,中共广州市委对市区和郊区区域进行调整,将原东山区管辖的五山街办事处和沙河、龙洞、石牌人民公社划归黄埔区管辖,至此,黄埔区共有5个办事处机构和7个农村人民公社。

1973年2月,黄埔第三次建区。至1977年3月,黄埔区管辖2个人民公社、2街1镇。

1979年12月,中共广州市黄埔区第一届委员会成立。1980年7月,广州市黄埔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成立。1986年1月,鱼珠街成立。1987年底,黄埔区下辖3镇、3街。1989年1月7日,夏港街成立。至此,黄埔区下辖3镇、4街。

截至2007年底,黄埔区辖9个街道:黄埔街道红山街道鱼珠街道大沙街道文冲街道穗东街道南岗街道荔联街道长洲街道

2014年2月12日,广东省政府将《国务院关于同意广东省调整广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转发至广州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同意撤销广州市黄埔区、萝岗区,设立新的广州市黄埔区,以原黄埔区、萝岗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黄埔区的行政区域。

2018年8月,经广州市人民政府同意,对黄埔区行政区划进行调整:

1.重新设立萝岗街道。原萝岗街道管辖的萝岗社区、萝峰社区、荔红社区、香雪社区、科城社区、新福港社区划归新设立的萝岗街道,驻公路街168号(原萝岗街道驻地)。

2.设立长岭街道。原萝岗街道管辖的水西社区、长平社区、岭头社区、黄登社区、黄麻社区、长岭社区划归新设立的长岭街道,驻长岭路71号。

3.设立云埔街道,撤销荔联街道和东区街道。原荔联街道管辖的沧联社区,原东区街道管辖的火村社区、刘村社区、笔岗社区、东荟城社区、东区社区、新东社区、中海誉东社区、誉品社区、金梦社区、雅筑社区一并划归新设立的云埔街道,驻开创大道393号(原东区街道驻地)。

区划现状

截至2021年,黄埔区下辖16个街道、1个镇,有黄埔街道红山街道鱼珠街道大沙街道文冲街道穗东街道南岗街道长洲街道夏港街道萝岗街道云埔街道联和街道永和街道长岭街道九佛街道龙湖街道新龙镇。黄埔区人民政府驻萝岗街道香雪三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黄埔区位于广州市东部,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北纬23°01′57″—23°24′57″,东经113°23′29″—113°36′2″之间。与白云、天河、海珠、增城和从化5个行政区交界,与东莞市和广州市番禺区隔江相望。黄埔区行政区域总面积484.17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涉及所有权)176.52平方千米。

地质构造

黄埔区的地质方面保存有下古生界变质岩、上第三系中新统红色砂岩、第四系冲积层、火成岩、沙田。下古生界变质岩系由石英岩、片麻岩、斜长片麻岩、注入片麻岩、混合片麻岩、片岩等组成。主要分布在长洲岛的深并对,变质较深,表现为台地低丘。

上第三系中新统的红色岩系主要由凝灰质砾岩、砂岩、页岩组成,走向东西,倾向北,倾角较缓,约15-25度。主要分布在茅岗、横沙、庙头、南岗村及广深公路附近,是低丘孤立状分布于南侧平原。

第四系第一级阶地沉积主要是以沙砾、砾石、砂质黏土、泥炭土等组成的冲积层。主要分布在107国道(黄埔段为黄埔东路)以北的茅岗、横沙、文冲、笔岗、沧联村等地,呈东西带状分布。第四系第一级阶地沉积是冲积显著的海陆混合沉积层、由砂质壤土、砂、沙等组成。其分布范围明显比第一阶地向南推移,在107国道南侧及珠江之沙洲上,形成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低平。

火成岩以中生代燕山第二期侵入的岩浆岩比较发育,形成区内较高之山地。分布干区的北边,占全区的一半面积,主要有斑状花岗岩、黑云母、角闪石二长花岗岩等。此外,在飞龙岗、鸭乸水、王塔母、将军岗有一条呈东北方向的构造岩带,由断层挤压形成的糜棱岩化和片麻岩化带。

沙丘占黄埔区珠江北岸大部分地区。珠江经过几千年的冲刷,退缩后形成沙丘。今大沙地、横沙、下沙、九沙均是沙丘。

地形地貌

黄埔区地处珠江三角洲北部。全区地貌可分珠江和东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和侵蚀台地低丘陵,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北面大田山主峰海拔239.6米,为全区最高点,其次亚婆髻山峰高183.3米。南部围田区海拔高度0.7—2.5米,地下水位埋深在33—60厘米左右。大田山以北和西面包括姬堂、茅岗、笔岗、沧联等村,以丘陵台地为主,其间为开阔垌田、山坡、旱地和丘陵山地。垌田一般海拔高度在2.6—4.5米,山坡旱地一般坡度在5—10度,海拔高度15—28米左右。台地侵蚀面可分为60—80米、20—40米、10米三级,以20—25米一级最为明显,为坡度在8度以下比较平缓的山坡旱地、中台地。冲积平原地貌多分布在夏园、南基、双沙、下沙、长洲、深井等沿江各村及江中沙洲岛上。

气候特征

黄埔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源丰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

日照黄埔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角度较大,太阳年辐射热量106.7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射时数1906小时,日照率43%,热量资源丰富,有利于热带亚热带农林作物生长。

气温黄埔区具有夏长冬短,终年温暖,偶有奇寒,无霜期长,四季宜耕的特点。年平均温度为21℃,最冷月1月份平均为13.3℃,最热月7月份平均为28.4℃,气温年际变化很少,气温年较差为15.1℃,日均≥10℃的年积温7599.3℃,持续日数350天,如以候均温≤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黄埔地区夏季长达194天(4月15日至10月25日),小于10℃的日数每年有40多天。冬季强寒潮南下会引起急剧降温,出现低温霜冻天气。小于5℃每年有2—8天,极端最低温可达0℃。典型亚热带作物要注意防寒。夏季虽然气温较高,但因地处珠江口,受海风调节,也没有酷暑。

雨量全区年降雨量1694毫米,主要集中在4—9月,这6个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2%。4—6月为前汛期,主要是锋面雨;7—9月为后汛期,主要是对流降雨和台风雨。以日雨量≥30毫米为雨季,雨季长达200天。降雨充沛,雨热同期,对水稻、甘蔗等喜温需水量大的作物生长十分有利。年际各季雨量是:夏雨占雨量的45%—50%,春雨占26%—34%,秋雨占16%—20%,冬雨占5%—8%。旱季4个月(10—1月)。降雨量的年际变化和雨量季节分配不均匀,引起夏洪涝和春秋干旱灾害。

水系水文

黄埔地区内河流较多,有南岗河、乌涌河2条河流由北向南流入珠江,流经区内的有珠江主干流、东江北干流,在南岗头处交汇。

南岗河

源于白云区木摾水库,经萝岗、火村、笔岗、南岗汇入珠江,全长24千米,集雨面积85平方千米,其中境内河段长6.8千米,集雨面积47平方千米。最大流量每秒584.2立方米。

乌涌河

发源于白云区的水口水库,流经黄陂、小新塘,入大沙镇的姬堂、横沙、文冲等地流入珠江,全长22千米,区境内长度4.8千米,集雨面积74平方千米,其中过境面积36平方千米,最大流量每秒572立方米。

珠江

自西向东流经黄埔,河道处于咸淡水交合活动范围,属咸潮区域。黄埔境内珠江江面宽800—2200米,水深8—15米,平均流速每秒0.9米,平均流量每秒4326立方米。珠江南一支经北亭、官洲、新洲、深井、长洲河面,一支经沥滘南亭、穗石、新造至深井、长洲河面,汇于黄埔后流入狮子洋,为河水径流和海洋潮流作用潮汐汊道,受洪水和潮汐影响,潮差自外向内逐渐增加,黄埔潮差平均1.64米,最大3.38米,属不规则半日潮。落潮东南流向,流速0.9米/秒,最大1.5米/秒;涨潮西北流向,流速0.7米/秒。落潮时间长于涨潮。

东江

为黄埔区东南界河,河宽500—700米,水深3—10米,平均流量每秒695立方米。

土壤类型

黄埔区土壤类型有水稻土和赤红壤2个土类,分为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和赤红壤3个亚类,再分为宽谷冲积土田、三角洲沉积土田、泥肉田、反酸田、花岗岩(片麻岩)赤红壤和花岗岩(片麻岩)赤红地6个土属,下分为砂泥田、泥田、泥骨田、泥肉田、反酸田、薄有机质层厚层花岗岩赤红壤、厚有机质层厚层花岗岩赤红壤和赤红砂泥地8个土种。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黄埔区境内径流总量约为0.91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903毫米。年降雨变率为16%,且地区间差别受季风气候影响,年内降水有干雨季节交替规律。河流径流来自南岗河、乌涌河和珠江。珠江由前后航线分流至黄埔港会合于狮子洋,流经虎门入南海。

植物资源

黄埔区植物资源有杉树松树桉树相思树、杂木树、灌木树、竹、千层桉树、枫树榕树木棉树等。

动物资源

黄埔区动物资源有鲮鱼鲭鱼、乌鲤鱼、鲶鱼、鲈鱼、泥鳅、旁皮鱼食蚊鱼、黄鳝、白鳝塘虱、河虾、沙虾麻虾河蚌、蚬贝、黄皮、乌齐、三黎、曹白、龙利黄鱼等。

矿产资源

黄埔地区由于受土母岩的影响,蕴藏花岗岩片麻岩、砂页岩。主要分布在南岗、大沙2个镇的北部。各山丘及部分岗地,各处可找到适宜于烧制砖瓦的泥土资源。

政治

人口

2023年末,黄埔区常住人口122.21万人,每平方公里集聚常住人口2524人,城镇化率达到94.37%。年末户籍人口户数为20.11万户,户籍总人口70.44万人,比上年增加3.28万人,同比增长4.9%,其中,户籍出生人口1.10万人,出生率为16‰;死亡人口0.32万人,死亡率4.6‰;自然增长人口0.78万人,自然增长率为11.4‰。户籍迁入人口3.57万人,迁出人口1.08万人,机械增长人口2.49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784元,增长3.8%。

经济

综述

2023年,黄埔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315.17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4亿元,同比增长10.1%;第二产业增加值2325.94亿元,同比下降2.0%;第三产业增加值1983.90亿元,同比增长5.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1 : 53.9 : 46.0,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全年人均GDP为35.75万元,同比增长0.2%,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9.59万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2倍。

截至2023年末,黄埔区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4.65万户,同比增长14.2%,其中企业18.30万户,占全市企业总量比重8.7%。新增企业4.02万户,同比增长93.4%,占全市新增企业总量比重10.9%,其中,新增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企业2472户。内资企业按行业分,新增批发和零售类企业2.33万户,同比增长1.2倍;新增租赁和商务服务类企业0.39万户,同比增长46.1%;新增信息传输、软件与信息技术类企业0.22万户,同比增长50.8%。

2023年,黄埔区全年财税总收入1194.82亿元,连续七年达到千亿级别,同比增长0.8%。区域全口径税收收入951.82亿元,同比增长6.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8.14亿元,收入规模排名全市各区第一,同比增长14.3%,其中,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分别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80.6%、19.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8.38亿元,同比下降2.2%,其中,教育支出、卫生健康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依次增长10.9%、0.1%、8.5%。

第一产业

2023年,黄埔区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96亿元,增长6.3%,其中渔业增长46.2%,水果增长25.3%。园林水果增产丰收,全年园林水果种植面积41550亩,产量20424吨,增长16.6%。粮食生产稳定,粮食种植面积9256亩,产量2706.5吨。

第二产业

2023年,黄埔区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246.00亿元,同比下降2.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631.91亿元,同比下降0.8%。按经济类型看,内资企业产值增长5.9%,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5.7%;外商投资企业产值下降8.4%,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2.8%;港澳台投资企业产值增长5.5 %,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11.5%。按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产值下降8.7%,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7.9%;中型企业产值增长16.3%,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0.0%;小微型企业产值增长9.3%,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2.1%。按产业分类看,全年规模以上八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79.6%,其中金属冶炼及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食品饮料制造业分别增长32.5%、10.2%和1.1%。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26.7%,其中医疗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5.5%、13.2%和10.1%。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8.6%,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先进轻纺制造业分别增长0.6%和1.7%。

2023年,黄埔区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9173.27亿元,同比下降3.4%;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8495.16亿元,同比下降3.6%;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4%;利润总额529.62亿元,企业亏损面21.0%。

2023年,黄埔区全年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自主的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192家,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完成建筑业总产值(法人在地口径)1184.87亿元,同比增长13.0%。

第三产业

2023年,黄埔区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2436.60亿元,同比增长6.3%;净服务收入2198.53亿元,同比增长6.1%;营业利润136.72亿元,同比下降23.5%。分行业看,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居前,依次增长35.5%、15.9%、12.8%、4.9%和4.5%。

2023年,黄埔区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2.46亿元,同比增长7.3%。分消费形态看,限额以上餐费收入同比增长20.4%,限额以上商品零售收入同比增长6.6%。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分类中,基本生活类商品需求稳定,粮油、食品类,饮料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销售额分别增长2.5%,1.1%和0.8%;升级类商品消费高速增长,化妆品类、汽车类商品销售额分别增长40.9%和1.2倍;大宗商品类销售旺盛,金属材料类、化工材料及制品类商品销售额分别增长6.0%和6.4%。

2023年,黄埔区全年进出口总值2761.6亿元,同比下降9.9%,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25.3%;其中,出口总值1535.3亿元,同比下降1.8%,占全市出口总值的23.6%;进口总值1226.3亿元,同比下降18.3%,占全市进口总值的27.8%。一般贸易进出口1570.5亿元,占同期全区进出口总值的56.9%,占比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以跨境直购进出口、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分别增长7.2%、19.8%。民营企业进出口1116.1亿元,同比下降5.3%,占全区进出口总值的40.4%,占比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对欧盟和非洲进出口分别增长3.5%和19.0%。机电产品出口1052.7亿元,同比增长2.1%。大宗商品进口66.5亿元,同比增长6.0%。

2023年,黄埔区全年实际使用外资30.74亿美元,同比增4.4%,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的44.4%;合同利用外资23.54亿美元,同比下降74.0%。第二产业项目实际利用外资6.06亿美元,同比下降48.4%;第三产业项目实际利用外资24.67亿美元,同比增长39.3%。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86个,其中新批金额超千万美元的项目11个,合同利用外资4.78亿美元;当年增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81个,合同利用外资18.87亿美元。从外资总量看,全年引进外资新批和增资项目367个,其中:按项目投资额分,投资额超5000万美元的项目9个,合同利用外资19.85亿美元;超1亿美元的项目3个,合同利用外资16.11亿美元。从外资结构看,全年第三产业合同利用外资项目339个,合同利用外资20.62亿美元,占全区总量的87.6%,主要集中在研究和试验发展,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占第三产业总量的68.8%和19.4%。

2023年,黄埔区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2131.9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9%;商品房销售面积361.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7%;商品房销售金额766.49亿元,同比下降4.6%。

2023年,黄埔区全年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全区共有持牌法人金融机构总部6家,28家银行在黄埔区设立了150个分支机构,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农商行1家,城市商业银行7家,村镇银行2家。证券分支机构20家。全区保险机构一级分支机构6家。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6家,累计上市企业达83家;累计“新三板”挂牌企业超130家;新增广东股交中心挂牌展示企业1117家,累计广东股交中心挂牌展示企业25504家。

交通运输

交通

截至2014年末,黄埔区城市道路总长度达378千米,城市道路总面积738万平方米,已安装路灯3.78万盏,路灯线路总长度达378千米。

黄埔区交通干线密集,有107国道、东二环高速公路、广深高速公路广惠高速公路广河高速公路广汕公路广深公路广园快速路广深沿江高速公路从化—黄埔高速公路、广深快速路等路网体系。

截至2021年11月,黄埔区规划有黄埔高铁站、知识城高铁站。

广深铁路贯穿全境,连接广州市中心及深圳、九龙。

黄埔区有广州地铁6号线二三期、7号线二期、13号线、14号支线知识城线、21号线、5号线及东延段,规划8号线设长洲站。其中,6号线二期已于2016年12月28日开通,13号线、知识城线、21号线等4条线路均已开通,7号线二期、5号线东延段预计于2023年底开通,全区范围内共有29个车站。

3条有轨电车线路:黄埔有轨电车1号线黄埔有轨电车2号线黄埔有轨电车5号线,其中黄埔有轨电车1号线已开通。

黄埔区位于广州市东南部珠江口内,是华南第一大港——黄埔港的所在地,是广州市的港口城区。黄埔港出海可通航大陆沿海各大城市,通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内河航运沿珠江而上通达东江、西江、北江。穗港客运码头通过珠江航道到香港约65海里。

运输

截至2014年末,黄埔区营运货车9321辆,同比2013年增长6.6%,其中8吨以上车辆有6798辆,增长8.8%;货车总吨位为22.12万吨,增长8.2%。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3145万吨,增长10.9%,货物周转量63.46亿吨千米,增长10.9%。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1886万人,与2013年持平;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23103万人千米,下降1.2%。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23年科技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86.72亿元,同比增长12.8%。全区聚集各类科研机构超1319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4307家。高新技术企业2852家,占全市比重21.6%,其中千亿级高企1家、百亿级高企7家、上市高企达到54家,数量均居全市第一。全区聚集各类高端研发机构1319家,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41家,省级研发机构679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9家,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9家。全区28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已孵化规模以上企业累计21家。累计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108家,孵化载体总面积近500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级孵化器总数达27家,居全省第一。全区汇集院士团队项目121个,认定区领军人才238人,A类外国高端人才1142人,占广州市外国高端人才的40%,高层次人才总数居全市第一。全年专利授权量19985件,占全市16.9%;发明专利授权量7873件,同比增长24.5%;PCT国际专利申请量927件,占全市49.9%。

教育事业

2023年,黄埔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40所。其中幼儿园131所;中小学共109所,其中小学61所,初中17所,完全中学7所,九年制学校18所,十二年制学校3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华师附中(知识城校区)正式开学,新开办20所中小学校(校区)和幼儿园,新增学位超1.5万个,15年制新特殊教育学校正式动工建设,青少年宫(海丝城宫)建成投入使用,在全国率先推出航天育种与智慧农业结合的校园“魔方农场”,加快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和“黄埔数字与智能化教育装备创新与应用项目”建设,成功创建全国首个“中外人文交流广州(黄埔)教育创新区”,并作为广州三大标志性项目之一亮相2023年中国服贸会。黄埔区2项教学成果获中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最高奖项——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实现历史性零的突破,获奖数量在全市各区排名第一。

根据《广州市教育局关于通报广州交通大学进展情况的函》,广州市政府正式批复广州交通大学选址在广州黄埔。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底,黄埔区有区级图书馆设施3个,区级文化馆设施2个,均为国家一级馆。有17个街镇文化站(综合服务中心)机构,均为广东省特级文化站,社区(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为100%。共建成各类图书馆、文化馆分馆(服务点)121个,其中与社会力量共建分馆(含服务点)64个。2023年,全区线上线下开展各类公共文化活动超3315场次,惠及人数超242.12万人。黄埔区图书馆全年共接待读者408.45万人次,文献借阅量268.94万册次,新增文献馆藏量17.82万册(件),馆藏总量250.19万册(件)。

体育事业

2022年,黄埔区公共体育场所惠民运动项目共计开放时长34950小时,累计惠民人数达30万人次。业余体校(网球学校)在5间学校派出网球教练员624人次,为2080名小学生免费教授校园网球课程。积极推进“广州黄埔国际乒乓球培训中心”建设;新增健身路径651件(其中智能器材3套共39件),儿童乐园18套,乒乓球桌73张,铺设硅PU面层2148.88平方米,铺设丙烯酸面层773.52平方米,铺设人造草坪265.68平方米等体育设施设备。在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先后举办线上体育舞蹈比赛、7人制足球联赛、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三棋线上选拔赛、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嘉德乐杯网球精英邀请赛、粤港澳大湾区网球公开课、“网有引力”文化沙龙、“恰好时”杯红土网球精英邀请赛、“新侨杯”第三届“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网球展示活动暨广东省青少年网球排名赛广州黄埔站、“网球进校园”球童选拔活动等线上线下群体活动,完成国民体质监测3500例,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14人。加强人才储备和输送,竞技体育成绩斐然。完成省、市运动员新注册各960人,向省市运动队输送运动员36人,林扬昊、赵鑫昊2人入选国家击剑队。黄埔运动员罗蕊获得2022年世界体操锦赛女子团体、高低杠第六名,2022年全国体操锦标赛跳马团体、平衡木团体、女子团体、女子高低杠、自由体操第一名,高低杠团体第二名。黄埔运动员王林青获得2022年全国赛艇锦标赛男子四人单桨、男子八人单桨冠军;黄埔区输送的击剑运动员获得全国赛事6个亚军;区女子手球队代表广州市出征十六届省运会,获得亚军(记2枚金牌)及体育道德风尚奖,创下历史最好成绩。年末,黄埔籍运动员为广州获得了38枚金牌,37枚银牌。

2022年,黄埔区广泛开展学校体育赛事。举办了区跆拳道、举重、网球、田径、摔跤、射击、击剑锦标赛;区中小学游泳、啦啦操健美操、室内体能拉伸操评选等赛事活动,100余所学校参与,5000多人次参赛。全面开展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形成U8、U10、U12、U13、U15、高中组六个训陈梯队;举办黄埔区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活动,45名优秀足球运动员参加;3名运动员入选2022年广东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最佳阵容。严格落实学生每天参加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普遍掌握1—2项运动技能。开展覆盖65所体质健康水平待提升学校的抽测、摸查工作,测试人数6300人。针对学生体质健康薄弱环节中的上肢力量开展专题工作,举办了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上肢力量(引体向上)专项技能培训,316名体育教师参加。2022年,玉岩中学在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中获4金3银1铜,丙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在广东省第十三届中学生运动会田径乙组比赛中获得8金3银2铜,团体总分第一名,在广州市中小学足球联赛获高中超级组冠军;117中学获广东省“省长杯”青少年足球锦标赛男子乙B组季军,广州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足球联赛初中男子甲组冠军,在广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竞技体育组曲棍球比赛中,两位黄埔学子分别获得曲棍球甲、乙组团体冠军;科学城中学获得2021年广州市高中冠军杯足球赛冠军。

卫生事业

2023年止,黄埔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97家,其中,区属医院2家;镇卫生院1家;驻区医院 11家;民营医院(含护理院)17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家、社区卫生服站43家);村卫生室28家;社会力量办门诊部102家,个体诊所141家,厂企学校医务室、卫生所42家;护理站12家;其他卫生检验机构78家、病理诊断中心1家。

社会保障

2023年,黄埔区城镇新增就业4.68万人,帮助8595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帮扶3774名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举办线上线下“才聚黄埔”公益性招聘会178场,提供岗位9.7万个,达成意向1.6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4万余人次;遴选2022年度“黄埔工匠”21名,选拔技术能手50名;实施“万名工匠”培养工程,培养工匠8331人次。推动103家龙头企业和机构备案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质,企业自主认定技能人才7487人次。全年发放就业补助和技能提升补贴3.17亿元、补贴14.93万人次、惠及企业3.47万家次。

2023年,黄埔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8.3万人;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数89.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7.6万人,超额完成黄埔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扩面任务;参加工伤保险人数95.7万人,失业保险人数88.9万人。全年共核发城职城乡各类社保待遇130.9万人次,金额40.8亿元;核发城镇职工养老待遇73.5万人次,金额30.5亿元;核发城乡居民养老待遇41.8万人次,金额4.2亿元;核发工伤保险待遇1.7万人次,金额2.7亿元;核发职业伤害待遇160人次,金额337.58万元;核发失业保险待遇13.8万人次,金额3.3亿元(其中失业补助金2.7万人,金额0.3亿元)。审核征地社保项目90宗,1957名被征地农民即享保障。推进特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办结工伤申请3216单,确认职业伤害案件139宗。抽查经办业务2.6万笔,核查疑点数据2700余条,查实存在违法一次性补缴的案件55件,追回社保基金260.9万元。

2023年末,黄埔区有养老机构15家,共有机构养老床位总数6492张,每千名户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超71张。全区在册低保对象504户858人,其中城镇396户638人,农村108户220人。2023年黄埔区慈善会全年接收捐赠款物金额合计2152.11万元。

安全生产

2023年黄埔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25人,其中,建筑施工死亡1人,道路运输事故死亡24人。

历史文化

综述

黄埔区自古以来就是华南门户,文化底蕴厚重,历史遗存丰富。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已在此生息繁衍。

隋代,今穗东街道的庙头村(古斗村)一带已发展为人口密集的海港城镇——南海镇,到唐代,南海镇更名为扶胥镇,扶胥港也愈加繁荣。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形成了以扶胥港为起点,连接广州与东南亚、印度、波斯的海上交通线,扶胥港成为广州外港。隋开皇十四年(594年),隋文帝下诏在南海镇建立南海神庙,从此,南海神庙成为广州扶胥港的标志。明代中期,由于珠江三角洲的持续发育,扶胥港区泥沙淤积,大型商船难以靠岸,广州外港逐渐从扶胥港转移到珠江上游的黄埔州和琵琶州一带水域。如今,黄埔区仍旧是华南第一大港广州港的主要港区所在地。

近代以来,位于长洲街道的长洲岛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近现代军事工业和军事教育重镇,至今还保存着众多丰富的军事文化遗迹,如清代和民国初期的广州江防、海防要塞——长洲炮台等。

黄埔区有着丰富的抗日战争史迹。中共大革命时期在黄埔地区成立了双井支部,在农村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建立农民自卫队,支援广州起义。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在黄埔建立了油麻山抗日根据地,积极开展抗日活动。元贝村抗日游击队联络站旧址、东江纵队会址旧址即是这一历史时期的见证。抗日战争期间,黄埔人民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抗日将领,孔可权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黄埔区还拥有数量众多的岭南传统建筑,分布在各个古村落内。如位于萝岗街道的玉喦书院,始建于南宋,依山而建,七檐滴水,布局严谨,建筑独特,工艺精细,与萝峰寺、旧羊城八景之一“萝岗香雪”相得益彰。大沙街道横沙村南部的横沙书香街,在长约260米的街道两侧分布着清代遗留下来的50多座私塾、祠堂,这些古建筑大多建于元代,重修于清代道光、咸丰年间,主要有“日新家塾”“英士家塾”“功甫家塾”“罗氏大宗祠”等。在横沙村的“福聚里”内还有供奉着宋代理学家朱熹的“朱氏大宗祠”等一批宗祠建筑。

文物古迹

2023年,黄埔区现有文物保护单位8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

非遗项目

2023年末,黄埔区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5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3项,市级14项,区级17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4位,其中省级1位;市级8位;区级35位;市级非遗传承基地6个。

风景名胜

黄埔区自古以来是华南门户,拥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南海神庙,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黄埔军校,改革开放前沿地——广州开发区,岭南文化中心地——横沙书香街、玉岩书院,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中最有特色的“四地”缩影。黄埔区辖内有一千余年的文物古迹,座落着素称广州“东肺”的天鹿湖森林公园,拥有羊城新八景之一的科城锦绣。

风味小吃

著名人物

麦礼和(1938年—)

男,汉族,1938年11月出生,籍贯与出生地广东省番禺县五区七社堡乡南湾村(现广州市黄埔区穗东街南湾社区),小学学历。原黄埔区南岗镇南基村党总支部书记,广东省第五、第六、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7年退休。

张銊(1948年—)

男,汉族,1948年1月出生,籍贯与出生地广东省番禺县横沙堡乡姬堂碧山村(现广州市黄埔区大沙街姬堂社区碧山村),大专学历,广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荣誉称号

黄埔区是首批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中国工业百强县区。

2018年9月,入选中国百强区,位列第6名。

2018年11月,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

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行榜(全国百强区)第6名、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第5位、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第15位、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15位。

2019年11月13日,入选2019年工业百强区。

2019年11月25日,黄埔区被推选为“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

2019年12月6日,入选2019年全国百强区。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排名87。

2020年9月10日,由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榜在京发布,黄埔区排名第9位。

2020年10月9日,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20年11月,入选“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区”。

2020年11月18日,入选“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区)”。

2020年12月,被授予”广东省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

2021年1月18日,被授予“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2022年7月,入选全国首批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地区名单。

2022年7月,入选2022赛迪百强区,排名第7。

2022年12月,中国信通院“2022年中国工业百强区”排名第3。

2023年1月,入选广东省首批创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试点县(市、区)名单。

2023年3月,入选2023年赛迪创新百强区,排名第5名。

2023年8月,入选2023赛迪百强区,排名第6名。

2023年11月,入选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11。

2023年12月,入选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3),排名第14。

2024年1月,入选“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

2024年3月,入选赛迪创新百强区(2024),排名第5名。

2024年8月,入选2024赛迪百强区,排名第7。

2024年9月,入选第三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区)。

2024年9月,荣获2023年度“平安鼎”。

友好城市

2023年12月8日,广州市黄埔区与韩国光州广域市西区举行友好交流协议书签署仪式,双方建立友好交流城区关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