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市

更新时间:2024-09-14 15:10

福安市,福建省辖县级市,由宁德市代管,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宁德市中部,地处鹫峰山脉太姥山脉洞宫山脉之间,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毗邻6个区、县,总面积1880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福安市辖4个街道、13个镇、5个乡,市人民政府驻中兴西路16号。截至2023年末,福安市常住人口59.9万人,城镇化水平67.8%。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今福安地域为闽越族居住地,《禹贡》称为扬州地。

周朝时期,为七闽地域。

秦朝时期,属闽中郡。

汉朝初期,隶属闽越国。

西汉始元二年(前85年),属冶县。

东汉时期,属会稽南郡。

三国时期,属吴建安郡东安县。

晋朝时期,属温麻县

南朝时期,仍属温麻县。

开皇九年(589年),属原丰县

大业三年(607年),属闽县。

唐武德六年(623年),属长溪县

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乡人郑子化以长溪西北乡地偏难治,上书请析县。

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长溪令范夔也建议设县,以韩阳坂为治所。

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太学生张过请在建县前先将长溪县西尉移驻西北乡。同年5月,福建路令代理福州知府项寅孙派员勘查。同年9月,复派签厅郑准亲往踏勘县治,里人(进士)许子大愿意献地建治所。

南宋淳祐五年(1245年),理宗御批“敷赐五福,以安一县”,福安因而得名,正式划出长溪县西北二乡、九里建福安县,直隶福建路福州。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福安县改属福建行中书省福州路福宁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福安县划归福建行中书省福州府管辖。

成化九年(1473年),福安县属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福宁州。

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宁州升为福宁府,福安县隶属福建省福宁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州,福建划分为4个道,福安县隶属东路道(道治在今闽侯)。

民国三年(1914年),东路道改称闽海道,福安县属之。

民国十四年(1925年)5月,国民政府废道,福安县直属福建省。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同年12月,福建划分为4个省、2个市,福安县属闽海省。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月,复为福建省直辖。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7月,福建省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福安县属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福安县)。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1月,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失败,福安县复为福建省直辖。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福建省改为7个行政督察区,福安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长乐县,后移驻闽侯县)。

民国三十年(1941年)4月,福州沦陷,一区公署移驻福安。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5月,福安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福安县,次年9月移驻闽侯县)。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9月,福建省划分为8个行政督察区、2个市,福安县属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福安县)。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福建省调整为7个行政督察区,福安县隶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福安县)。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19日,福安县解放。同年9月30日,福建省人民政府设立8个行政督察区,福安县属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福安县)。

1949年10月,改称福安县人民政府。

1950年3月,属福安专区,专员公署驻福安。

1956年8月11日,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决定撤销柘荣县,并入福安县。

1961年8月16日,恢复柘荣县。

1968年4月,改称福安县革命委员会,属福安专区革命委员会。

1970年7月1日,福安专区革命委员会迁驻宁德县。

1971年6月,福安专区改称宁德地区,福安县属宁德地区。

1980年12月,福安县革命委员会撤销,恢复县人民政府。

1989年11月12日,福安撤县建市,仍属宁德地区。

1990年3月11日,福安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

1993年,福安市被国务院列为沿海开放城市。

1999年11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福安市由福建省直辖。

2000年11月14日,宁德地区撤地设市,福安市由宁德市代管。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宋元时期区划

宋淳祐五年(1245年),福安建县后,划为永乐、灵霍2个乡。

元代,永乐乡分为福安、用儒2个乡,灵霍乡改名秦溪乡。福安县辖有3个乡、8个里、36个都。福安乡领界东(合并归化东里、归化西里)、平溪2个里;用儒乡领西兴、仁风、钦德3个里;秦溪乡领沿江、秦溪、秦东3个里。

明清时期区划

明初,分界东里为界东、界西2个里,福安县辖有3个乡、9个里、36个都。

景泰六年(1455年),划出平溪里的十一、十二、十三、十四都给新置寿宁县,福安县共辖3个乡、9个里、32个都、36个图,明万历间全县有主要村落143个。

清代,福安县乡、里、都设置不变。

清光绪十年(1884年),全县有32个都、48个图,主要村落720个。

民国时期区划

民国初期,福安县沿用3个乡、9个里、32个都区划。

民国十七年(1928年)9月,实施《县组织法》,县以下设区、村里、闾邻。

民国十八年(1929年),福安县划分为7个区(号称地方自治机构)统辖全县99个乡镇。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5月,福建省实行保甲制度,以保甲代替闾邻制度,撤销区公所,设立区署。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8月,公布《福建省各县分区设署办法施行细则》,全省分3期施行,福安县列为第二期,限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8月前完成分区设署任务。全县划分4区:第一区(区署先设城关,后移赛岐),第二区(区署设社口),第三区(区署设穆阳),第四区(区署设甘棠);共领有33个联保、380个保、4216个甲。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第一区城厢镇改由县政府直辖,区署移驻赛岐,全县4个区设置不变,辖有40联保、284保。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撤销第一区,改为县政府直属,原第四区改为第一区,全县领有34个乡镇、382个保、4344个甲,全县分区设署的只余社口区1个。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福安县编为24个乡镇,其中镇5个、乡19个,辖260保。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撤销区署,实行县、乡二级政制,撤去3个乡、28保,全县调整为5个镇、16个乡,辖232个保、3207个甲。

民国三十五(1946年),又将21个乡镇合并为12个乡镇(4个镇、8个乡),下辖173个保。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全县调整为15个乡镇,辖144个保、2067个甲。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8月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2月,闽东土地革命期间,福安县境边沿地区先后建立起福安县革命委员会、(福)安(宁)德县苏维埃政府、福(安)霞(浦)边区县苏维埃政府、福(安)寿(宁)边区县苏维埃政府、(福)安福(宁)边区县苏维埃政府和宁(德)寿(宁)县苏维埃政府等6个县级苏维埃政权;鼎盛时期辖有24个区苏维埃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划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19日,福安解放,在原有14个乡镇基础上设立14个乡(镇)人民民主政府。

1949年10月,调整行政区划,全县分设7个区,统辖146个保、2089个甲。

1950年4月,废除保、甲制度,实行县、区、乡3级政制,全县设10个区、128个乡。

1952年,128个乡调整为123个乡。

1953年,从一区析出第十一区,区公所驻坂中,从第五区分出第十二区,区公所驻溪柄。全县共辖12个区、142个乡。同年2月8日,在原第十一区畲族聚居的仙岩乡试验建立畲族仙岩乡自治区人民政府。

1954年7月中旬,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有关调整行政区划方案和福安专署执行意见,福安县调整基层行政区划,原七区顶头乡林门头村划归宁德县氵祭山乡,撤销柘荣区,改设下洋中区。全县调整为12个区、172个乡(镇、街)。

1955年,撤销下洋中区、湖坂区(原十一区),全县恢复原10个区设置,共领160个乡。

1956年8月11日,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决定撤销柘荣县,并入福安县。同年,畲族仙岩自治乡撤销,并入湖坂乡,改称仙坂乡。同年11月,撤销赛岐、溪潭、湾坞3个区,成立上白石、穆阳、赛岐、甘棠、下白石、溪柄、双城、城关等8镇,其中城关镇为县直辖镇。同年11月5日,成立8个居民委员会。全县为1个镇、9个区,领有113个乡,7个区属镇。

1957年,贯彻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福安县先后建立3个民族乡,领有216个自然村。同时撤销大林乡,增划铜彭乡,全县共设1个直辖镇、9个区,127个乡、7个区属镇。

1958年7月,撤区并乡,全县分设11个乡、2个镇和1个区。同年9月,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乡镇改为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畲族乡被撤销,并入相应的人民公社。全县设15个人民公社,下辖445个生产大队。同年10月,人民公社复称乡镇,下分联社。同年11月,经调整,溪潭乡凤洋联社850个户并入穆阳乡,溪潭西岭联社的九都、牛地坑、下岭头、秋竹冈、里湾和施洋村250个户并入穆阳乡,甘棠乡西隐村256个户、1011个人并入溪潭乡,溪潭乡溪北联社的凤凰池村17个户、73人个,并入穆阳乡。

1959年6月,撤销联社,增设穆阳镇。同年11月,乡镇改称人民公社,赛岐和穆阳2个镇和人民公社合并。

1960年8月,城关公社改称城郊公社,划出上白石公社所属的28个大队,增设潭头公社。全县共设有15个公社和1个城关镇,下辖383个生产大队。

1961年7月,恢复区建制,原15个公社改设为15个区。同年8月16日,恢复柘荣县,柘荣、富溪、楮坪3个区划归柘荣县。全县12个区、1个镇调整为10个区、2个县直属镇(城关、穆阳)和1个县直属人民公社(赛岐),下辖98个乡(即小公社),县属镇领有1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全县领有844个生产大队。

1962年,撤销松澳区后,其西岭、金溪、茶洋3个公社划归溪柄区,赤溪、象洋、宝洋3个公社归赛岐公社管辖。

1963年,赛岐直属公社改为区建制,赛岐区辖赛岐、赤溪、象洋、宝洋4个小公社和1个区属赛岐镇。同年全县设11个区、2个县直属镇,下辖98个公社(即乡)、1个区属镇。并恢复仙岩、凤洋、山岭、茶洋、竹岭5个少数民族公社。

1965年,全县调整为11个区、3个镇,辖94个小公社、623个生产大队、4623个生产队。

1966年,实行区、大公社并存制度。同年8月,撤城郊、穆阳、溪潭、下白石、湾坞5个区,成立城郊、坂中、穆阳、康厝、溪潭、下白石、湾坞、溪尾8个人民公社。同年11月,撤甘棠、赛岐、溪柄3个区,成立甘棠、赛岐、溪柄、松罗4个人民公社,并撤销穆阳、赛岐2个镇,保留上白石、社口、潭头3个区。

1967年,恢复赛岐、穆阳2个镇,全县有3个区、12个公社、3个镇。

1968年,撤销穆阳镇,改区为公社,全县设城关、赛岐2个镇,15个公社;辖354个大队、3157个生产队。

1970年7月,撤销柘荣县,楮坪等7个公社划归福安县管辖。全县划为22个公社、2个镇,下辖373个大队。

1971年3月,城关镇与城郊公社合并,称城关公社,赛岐镇与赛岐公社合并,全县辖22个公社、376个大队、3412个生产队。

1975年3月,楮坪、英山、宅中、柘荣、东源、富溪、黄柏等7个公社划归柘荣县管辖,福安县保持15个公社,下辖310个大队。同年10月,恢复城关镇。

1980年8月23日,恢复赛岐镇。同年9月8日,恢复穆阳镇,全县辖15个公社、3个镇。

1981年9月,城关镇改称韩阳镇,城郊公社改称城阳公社。

1984年,废弃“政社合一”制度,建立县、乡(镇)、村三级政权。同年9月,撤销坂中、康厝乡,建立坂中、康厝畲族乡;撤销下白石乡,建立下白石镇。同年10月,撤销穆阳公社,建立穆云畲族乡;撤销赛岐公社,建立赛江乡;并撤销城阳、社口、上白石、潭头、溪柄、松罗、溪潭、甘棠、湾坞和溪尾人民公社,改为乡建制。同年12月,撤甘棠乡,建立甘棠镇。全县共有5个镇、10个乡、3个畲族乡。

1985年3月,撤溪柄乡,建立溪柄镇。同年4月,增置范坑、晓阳2个乡。全县划分为6个镇、11个乡、3个畲族乡。

1985年10月,撤销赛江乡,并入赛岐镇,全县划分为6个镇、10个乡、3个畲族乡。

1989年4月,撤销上白石乡,建立上白石镇,全县有7个镇、9个乡、3个畲族乡。

1990年9月,社口乡改为镇建制。

1990年底,福安市设8个镇、8个乡、3个畲族乡,下辖449个村民委员会、20个居民委员会,3743个村民小组、230居民小组。

2011年,撤销城阳乡,设立城阳镇。调整后,全市辖3个街道、12个镇、3个乡、3个民族乡。

2012年5月25日,福建省政府(闽政文〔2012〕190号)批准同意福安市从赛岐镇析出罗江村、三江社区,从甘棠镇析出南安、大留、小留、樟港、加招、北山、坑门里等7个村,设立罗江街道。调整后,全市辖4个街道、12个镇、3个乡、3个民族乡。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福安市辖4个街道、13个镇、5个乡,另辖2个乡级单位。市人民政府驻中兴西路1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福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宁德市中部,介于北纬26°41′—27°24′、东经119°23′—119°52′之间之间,毗邻6个区、县,东邻柘荣县霞浦县,西连周宁县,北毗寿宁县、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南接蕉城区三沙湾。全市总面积为1880平方千米,海域面积83.76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4.45%。南北最长距离80千米,东西最长距离37千米。

地质

据福建省地层区划,福安市属华南地层区东南沿海地层分区漳州地层小区,境内地层出露不全,中生界分布范围大,新生界、震旦亚界仅小面积出露。新生界系第四系中更新统、上古生界石炭系中下统地层缺失。福安市在东亚大陆边缘濒太平洋新华夏系构造带中,地质构造由多次构造运动迭加形成,发育着不同期的断裂,褶皱较少见,主要构造体系轮廓受新华夏系构造、东西构造和南北构造三种构造体系控制,呈北东、北北东方向展布。因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火山岩带,岩石种类多为岩浆岩,主要由中生代晚侏罗系和早白垩系的火山岩组成,系燕山期侵入岩,极小部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地形地貌

福安市地处鹫峰山脉、太姥山脉和洞宫山脉之间,这三大山脉控制着全市的地形骨架,境内有9条主山脉,山体走向大致呈北东—南西展布,或呈北西—南东走向,山岭延伸的方向与构造线基本一致。中部交溪河岸两侧呈平原或丘陵,低山、中山三级或四级阶梯状分布。地势从北向南倾斜,东、西部高,中间低,全市地形成为南北走向的狭长谷地。地貌可分为5大类型:

山地

主要分布在北部、东部和西部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有的超过500米,面积1062.55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1880.1平方千米的56.52%;其中低山(海拔500—800米,相对高度大于300米,山坡坡度多为25至30度)面积696.39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37.04%,是全市最大的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东部、西部和北部;中山(海拔8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500米,山坡坡度达35度以上,局部在45—60度之间)面积366.16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19.47%。

丘陵

主要分布在山地的边缘或盆谷的周围,坡度在25度以下,海拔小于500米,相对高度小于200米,面积458.48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1880.1平方千米的24.38%。其中低丘主要分布于高丘的前缘,山间盆谷的周围,少数散布于平原上的多为孤丘,海拔30—250米,相对高度小于100米,山坡坡度在20度以下,多数为10—20度,面积145.76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7.75%;高丘主要分布在山地前缘,河谷两侧,海拔250—500米,相对高度100—200米,坡度在25度左右,面积312.72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16.63%。

山间盆谷

主要分布在北部、东部和西部的中低山一带,境内较大的山间盆谷计有24个,面积约50.22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2.67%。面积较大的有甘棠镇的厝坪盆谷和溪柄镇的柏洋盆谷。海拔最高的是上白石镇的蛇头盆谷,高程达800多米。

平原

主要分布在交溪及其支流的中下游沿岸,海拔小于20米,相对高度多在10米以下。总面积为157.65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8.39%。其中交溪及穆水溪中游沿岸一带的冲积平原,海拔小于20米,相对高度小于10米,面积55.84平方千米,以福安盆地平原最大;交溪及其支流下游沿岸冲积海积平原,海拔小于15米,相对高度小于5米,面积76.17平方千米。面积大的有溪北洋和甘棠平原,其中甘棠平原为闽东最大平原。沿海一带冲积平原,海拔小于10米,相对高度小于5米,面积25.64平方千米。

海滩

福安市沿海一带海滩(滩涂),主要分布在白马港两侧以及白马门到溪尾和大获一带的沿海边缘(即白马港、盐田港和卢门港等三条港道的沿岸一带),大多数位于高低潮位间。面积67.44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3.59%。土壤多为淤泥,少数是沙积物,地势较平坦,由沿岸向港道缓倾。海滩含盐量约1%—1.5%。多为光板地,是重要的水产养殖区。福安市海域内有乌山岛、福屿、樟屿、长岐沙岛、六屿岛、小岁屿、长胶屿、退屿、单屿山、秤锤井屿、青屿仔、鞋屿、上隔屿、下隔屿等岛屿。

气候

福安市气候温暖湿润,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6℃—19.8℃,年降雨量1350—2050毫米,无霜期平均为287天。由于所处地理纬度低,濒临东海,受季风环流影响,具有四季分明,夏季稍长,冬季稍短;光热充足,无霜期长,季风明显,台风频繁;雨量集中,夏旱突出等特点。又由于福安背山临海,境内以山地为主的地貌,类型多样,高差悬殊,气候还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区域性特点。春季:气温开始呈波动性回升,气温变化大。晴雨天气交替出现,以阴雨天居多,降水强度较大。夏季:春末夏初多梅雨,降水强度增大。盛夏有短暂的酷暑,境内河谷小盆地是福建省的高温中心之一,多台风暴雨。秋季:气温逐渐下降,天气晴朗少雨,温度较春季高。冬季:除山区外一般无严寒,霜雪少见,南部受海洋的调节,霜雪更少。

水文

福安市境内水系发达,河流流域面积3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19条,2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4条,河流除钱塘溪、山溪等单独入海外,主要为交溪水系。年径流量的时、空分布与降水基本吻合,78%集中在春末至秋初(4—9月),其中4—6月梅雨季径流量占全年的45%。西部为河谷丘陵,东部沿海河谷少,北部山区、南部沿海平原多。境内溪流有:交溪、东溪、西溪、茜洋溪、穆阳溪。海水表层水温年平均20℃—21℃,1月最低,平均11.2℃—11.4℃;8月最高,平均28.3℃—32℃,极端高温33℃,极端低温10℃。海水盐度常年在25.0‰—29.0‰之间,最低值为12.5‰,盐度在海区的变化趋势是自港道内端向外口逐渐增高。白马港的盐度常低于其他海区,退潮后更低。境内海流以往复流为主,在宽阔弯道处形成回转流。鲜艳澳、退屿、外宅海区大潮退、分潮时流速分别为0.36米/秒、0.22米/秒、0.76米/秒。

土壤

福安市土壤多系由花岗岩、凝灰岩、流纹岩、砂岩形成的红壤、黄壤,境内土壤有7个大类、17个亚类、35个土属、50个土种,按土类面积大小依次分为红壤、水稻土、黄壤、紫色土、潮土、盐土、草甸土。黄壤主要分布上白石、社口、穆阳等700米以上地带,红壤主要分布在600米以下平原丘陵低山地。河谷平原以水稻土为主,水稻土的分布,亦表现出垂直地带性规律,从高到低一般依次为:渗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盐渍型水稻土。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0年底,福安市土地利用总面积180948.23公顷,其中湿地面积5973.5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3%;耕地16231.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97%;园地22623.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5%;林地113263.6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2.6%;草地1545.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85%;城镇村及工矿用地8264.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57%;交通运输用地1826.2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678.8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4%;其他土地5539.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6%。

矿产资源

截至2021年底,福安市辖区已发现银、钼、铁、铜、金、铅、锌、锰等金属矿产资源8种,硫铁矿、高岭土、叶腊石、脉石英、饰面用石材、建筑用砂石等非金属矿产6种;探明储量的矿产有钼、硫铁矿、高岭土、叶腊石、冶金用脉石英、饰面用石材、建筑用砂石等7种。主要特点:福安市的优势矿种以建筑用砂石、钼、银、叶腊石为主,冶金用脉石英为辅。

植物资源

福安市植物种类繁多,有维管植物1015种,其中蕨类植物28科、41属、65种,裸子植物9科、16属、23种,被子植物136科、531属、927种,境内植被垂直分布、水平分布明显。

动物资源

在中国动物区系划分中,福安市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面亚区。动物种类多,据不完全统计,有直体腔动物344种,其中脊椎动物77科、163种。

哺乳类:鼩鼱(臭鼠)、蝙蝠(蚍婆壁)、穿山甲(鲮鲤,二级保护)、华南兔(野兔、山兔、短耳兔)、松鼠(胡狸)、黄胸鼠、褐家鼠、黄毛鼠、小家鼠、豪猪、狐(南狐)等。

鸟类:有小鸊鹈(瓠头铎)、白鹭(小白鹭、鹭鸶)、牛背鹭(黄头鹭)、鸳鸯(二级保护动物)、绿头鸭(野鸭)、斑头秋沙鸭、环颈雉(雉鸡)、鹧鸪(斑雉)、鹌鹑、草鸮、鹁鸽、斑鸠(古郭姑)、红嘴鸥(海鸥)、虎皮鹦鹉(鹦哥、阿苏几)、斑头鸺鹠、短耳鸮、普通翠鸟(鲫鱼鸟)等。

爬行类:有乌龟(金龟、山龟)、(团鱼、甲鱼)、壁虎(灶鱼、守宫)、中华石龙子(肚腚)、蓝尾石龙子(肚腚)、草蜥(钱串、蛇舅母)等。

两栖类:有东方蝾螈、中国雨蛙(祸鬼)、小弧斑姬蛙、饰纹姬蛙、大树蛙等。

鱼类:有鳗鲡(鳗)、大鳞鱲、宽鳍鱲、马口鱼(泥鱼)、草鱼、扁圆吻鲴、南方拟䱗、大眼华鳊、济南颌须鮈、点纹颌须鮈,福建棒花鱼、黑脊倒刺鲃等。

水资源

福安市地下水总资源为年均6085.3万立方米。其中基岩裂隙水源5384万立方米/年,占地下水总资源的88.48%;分散在1760.62平方千米的岩层,埋深多大于6米,很难开采利用。松散岩孔隙水源701.30万立方米/年,占地下水总资源的11.52%。其中福安盆地、穆阳、溪潭、溪柄东北部和赛岐东部等河漫滩及一级阶地潜水量比较丰富,可开发利用,多年平均径流量达19.94亿立方米,其中地面径流量16.5亿立方米(不包括外县流入市内的水量),地下径流量3.4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量为3.44亿立方米,约占水资源总量的17.3%。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福安市常住人口59.9万人,城镇化水平67.8%。

民族构成

福安市现有畲、回、壮等少数民族34个8.18万人,其中畲族人口7.73万人,占比94.5%,是全国畲族人口最多、最聚居的县(市)。

经济

综述

2021年,福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80.41亿元,同比增长6.2%;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8.5:63.3:28.2。

2022年,福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1.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

2023年,福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5.6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44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512.98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260.22亿元,增长8.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1.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1.1%。

2023年,福安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76.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45亿元,增长12.3%。

2023年,福安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下降22.6%。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8.6%。

2023年,福安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99元,增长6.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266元,同比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14元,同比增长7.9%。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高于城镇居民3.1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2023年,福安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7.68亿元,比上年增长3.1%;粮食总产量7.76万吨,比上年增长0.002%。

2023年,福安市实现林业产值8.43亿元,比上年增长1%。畜牧业总产值6.28亿元,比上年下降0.2%。

2023年,福安市肉蛋奶总产量2.27万吨,比上年下降4.1%。肉类总产量1.66万吨,比上年下降2.9%。其中,猪肉产量1.32万吨,增长0.45%;牛肉产量0.014万吨,增长35.4%;羊肉产量0.04万吨,增长16.4%。生猪出栏16.71万头,增长1.9%。奶产量0.014万吨,增长13.4%;禽蛋产量0.59万吨,下降7.5%。

2023年,福安市水产品产量10.86万吨,比上年增长4.2%。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0.32万吨,增长4.4%;淡水产品产量0.54万吨,增长0.56%。

第二产业

2023年,福安市全部工业增加值480.99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下降9.0%,股份制企业增长11.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11.1%。分轻重看,轻工业下降15.3%,重工业增长7.7%。工业产品销售率99.5%,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

2023年,福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3.27亿元,比上年上升33.1%。其中,国有企业5.52亿元,比上年上升580.0%;股份制企业31.63亿元,比上年上升30.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1.62亿元,比上年上升40.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66.4%,比上年上升2.9个百分点;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511.17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8%。

2023年,福安市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3.23亿元,比上年下降34.5%。

第三产业

2023年,福安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63亿元,比上年增长4.6%。在限额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类比上年增长13.6%,肉禽蛋类比上年增长11.0%,日用品类比上年增长2.5%,烟酒类比上年下降16.9%,饮料类比上年下降18.5%,体育娱乐用品类比上年下降33.5%。

2023年,福安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5.25亿元,比上年增长6.8%。拥有邮电局所22所,农村投递路线3160千米。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5.0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5.07万户,互联网用户29.23万户。

2023年,福安市接待旅游总人数913.69万人次,同比增长44.6%;实现旅游总收入82亿元,同比增长55.1%。

截至2023年末,福安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19.67亿元,增长40.0%;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16.96亿元,增长38.5%。

交通运输

综述

福安市是海西东北翼的交通枢纽和闽浙赣内陆的重要疏港通道,白马港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宁马台首次海上客运直航口岸,沈海高速公路、温福铁路、宁武高速公路、湾坞半岛铁路支线、规划中的福泰高速公路和宁衢铁路交叉贯穿全境,构成铁路、公路、港口三位一体的交通体系,城乡半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2023年,福安市货运量1408.06万吨,比上年增长4.3%。货物周转量57.82亿吨千米,比上年下降9.3%。全年公路客运量265.63万人,比上年增长5.7%。旅客周转量1.42亿人千米,比上年增长19.8%。

公路

福安市境内有沈海高速公路、温福铁路、宁武高速公路、湾坞半岛铁路支线、规划中的福泰高速公路和宁衢铁路交叉贯穿全境。

铁路

福安市境内有温福铁路宁衢铁路交叉贯穿全境,福安火车站点设在湾坞镇湾坞村与炉山村王家边交界处。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福安市各类学校招生3.01万人,在校生12.20万人,毕业生3.17万人,专任教师0.80万人。

科学技术

2023年,福安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45家、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9家,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新申报宁德市新型研发机构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与青拓集团加强协调指导,针对薄弱环节,提出具体思路,争取青拓研究院创建省级重点试验室。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结合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在全市众创空间10家,全年新申报省级众创空间1家、宁德市级众创空间1家,申报宁德市级星创天地2家。科技成果实施转化逐步推进。技术合同登记数23项,成交金额549万元。以申报科技项目为纽带,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申报福建省区域发展项目、星火计划项目、对外合作项目、STS计划配套项目、科特派后补助项目14项,其中,巨峰葡萄疏除果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等6个项目获得省科技厅立项支持。建立科技人才数据库,全年推荐省“创业之星”“创新之星”9人,推荐宁德市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8人,其中3人获评宁德市创业领军人才。组织推荐宁德市产学研合作项目6项。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福安市有国家一级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共有调频广播发射台1座,广播节目1套,电视转播台1座,数字影院6座,县级广播室1个,乡镇级广播室19个,村级广播室439个。全市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87.7%。

2023年,福安市常态化打造“社区群星秀”“百姓大舞台”“书香福递”“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品牌,完成活动381场次。充分发挥大剧院的作用,让高雅艺术、新潮剧目、先锋作品在福安登场亮相,完成音乐会、舞剧、歌剧、话剧等演出活动50场。组织开展第四批福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和第五批福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工作。34处革命遗址遗存成功列入省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黄氏祠堂等6个文物保护项目完成修缮,甘棠暴动旧址、贫农社旧址等7处文保单位完成方案评审,54处木构文保单位完成微型消防站配置。大力支持乡村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发展,持续推进“电视户户通”工程,做好农村电影“2131”和室外转室内工程,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全年我市农村电影完成5268场,超额完成493场。

社会保障

2023年,福安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091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147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607人。

2023年,福安市企业养老、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分别为157334人(不含离退休)、104437人、74737人、275645人、18287人(含退休人员)。全年城乡居民保应参保续保任务17.16万人,完成续缴率82.26%。综合参保率达100%。制度覆盖率达100%。年末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1400人,比上年增加68人。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南宋淳佑五年(1245年),乡人殿中御史郑采献诗理宗:“韩阳风景世间无,堪与王维作画图,四顾罗山朝虎井,一条带水绕龟湖。形如丹凤飞衔印,势似苍龙卧吐珠,此处不堪为县治,更于何处拜皇都”,县治因而议定。宋理宗赵昀御批“敷赐五福,以安—县”而得名“福安”,析长溪县西北二乡共九里建县,直隶福州大都督府。理宗皇帝敷锡福安的“五福”,民间理解为“福禄寿喜财”五福临门,文人则解读为“福天福地福山福水福安”,寓意着福安是一个幸福安康、宜居宜业的风水宝地。

方言

福安话

福安话,属闽语闽东语的北片区,是闽东语北片的代表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省东北部交溪流域的福安市、霞浦县、周宁县和柘荣县。与南片的福州话相比,福安话有自己的特点,比福州话多了j、w两个浊音声母。可能是因为受到了土族及少数民族语言影响,与福州话不同的是,福安话并未出现n和l混淆的情况,日常常用词汇南北两片比较接近。

畲语

畲语,是指畲族所使用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畲语总体上是从原始苗瑶语分化和演变的结果。福建福安地区的畲语认定为全体畲族的标准语,但随着畲族融入汉族社区,大多数畲族转说汉语。

文物古迹

福安黄氏祠堂

福安黄氏祠堂,又称察阳黄氏宗祠,位于福建省福安市阳头街道阳中社区黄厝上巷58号,始建于宋末,明万历八年(1580年)重建。福安黄氏祠堂坐西南朝东北,中轴线为北偏东约57.1°,占地面积2516平方米,建筑面积1432.9平方米。福安黄氏祠堂为中国祠堂建筑的类型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特例,体现了闽东地区优秀的古建筑文化和深厚的历史文化。2019年10月,福安黄氏祠堂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奎光阁

奎光阁,位于福安市莲池广场南边金山顶。始建不详,现存为清同治十年(1871年)重建。祀奎星,阁三层楼,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坐北向南,平面呈八角形,穿斗木构架,攒尖顶,鹊尾脊。八根内柱直通屋顶,八根内檐柱通至三层作围栏柱,八根外檐柱直通至二层作围栏柱,底层北面屏壁后设木梯,角檐下施角鱼、垂灯和象鼻,雕刻精美。

倪下石塔

倪下石塔,位于福安市甘棠镇倪下村东1.5千米的山岔上。石构,实心楼阁式,平面八角、九层,通高7.2米,塔基座边长0.5米,须弥座每面雕一狮子,转角处雕一力士像。塔身每层每面雕壶门,一至八层每个壶门中雕一坐佛,第九层每个壶门中雕一立身佛象,每层塔檐翘角下和顶层塔桅翘角上有一小孔,系为挂风铃和挂链条用。塔刹为七层相轮,顶部攒尖式。塔上无记述文字,经专家鉴定,为宋代建造的古塔。

非物质文化遗产

平讲戏

平讲戏,是以地方方言演唱戏文的高腔剧种,是福建省福安市特有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代初年,起源于屏南,流传在宁德、福州地区。由于唱词和对白都用方言,平白如讲话,故称“平讲戏”,是闽剧的前身之一。2014年11月11日,平讲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银饰锻制技艺(畲族银器制作技艺)

银饰锻制技艺(畲族银器制作技艺),福建省福安市传统技艺。畲族历代对传统银器制作都较为重视,也不断推进畲族传统银器制作的发展,畲族银器工艺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操、凿、起、解、披”五大工艺精髓,共有三十多道手工工序。在畲族的银器制作技艺中,福建福安叶氏一脉的“珍华堂”银雕技艺尤为突出,距现代已传承近两百年。2011年5月23日,银饰锻制技艺(畲族银器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红茶制作技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

红茶制作技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福建省福安市传统技艺。坦洋工夫茶属全发酵茶,因发祥于福安市白云山下清虹溪畔的坦洋村,故而得名。从初制加工到精制筛分形成以“抖、分、捞、选、簸、漂”六大核心的十几道制作工艺和手法,外形条索紧细匀直,色泽乌黑润有光泽,汤色红亮带金圈,滋味醇厚鲜爽,具特殊“桂圆香”、叶底红亮软嫩的特有品质特征。2021年5月24日,红茶制作技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风景名胜

福安白云山

福安白云山,位于福建省福安市西北部穆云畲族乡与晓阳镇交界处,面积67平方千米,是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白云山景区以河谷石臼群、花岗岩峡谷深切曲流地貌和火山岩地貌为景观特征,规划为白云峰、九龙洞、金钟山、黄兰峡谷、龙亭峡谷等五大园区。

廉村

廉村,位于福安市西南部,距镇区2千米,省道下浦线绕村而过,中国传统村落,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廉村始居于梁天监年间(502年—515年),古村古建筑基本保留明清格局,现存古城堡、古官道、古码头、古祠堂、古民居、古木雕、古石雕、古字画以及大量的民俗文物。

穆云畲族乡生态旅游区

穆云畲族乡生态旅游区,福建省福安市西北部穆云畲族乡与晓阳镇交界处福安白云山脚下,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主要由溪塔葡萄沟和虎头桃源两大景点组成。村中畲民以种植穆阳水蜜桃为主,有7千米长的溪塔葡萄沟。2016年溪塔葡萄沟被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授予“中国最美葡萄沟”称号。

狮峰寺

狮峰寺,又称狮峰广化禅寺,位于福建省福安市柏柱洋狮峰山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狮峰寺始建于唐景福元年(892年),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重修,占地面积16500平方米。狮峰寺依山而建,坐西朝东,沿中轴线建有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以及观音图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和观音阁,这四大建筑建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其他建筑对称分置两侧,大殿进深13米余,宽10米余,高14米。

地方特产

穆阳水蜜桃

穆阳水蜜桃,福建省福安市特产,于2013年登记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穆阳水蜜桃果实椭圆形或近圆形,单果重110—160克,果皮薄,易剥离,淡黄绿色,向阳面有大块鲜红晕,缝合线明显,果肉乳白色,果汁多。

福安巨峰葡萄

福安巨峰葡萄,福建省福安市特产,于2013年登记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福安巨峰葡萄果穗圆锥形或长圆锥形,果穗重350—450克,粒重10—12克,色泽紫红、黑紫色,果粉厚,肉质紧、汁多、松紧适度,酸甜适中。

福安芙蓉李

福安芙蓉李,福建省福安市特产,于2014年登记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福安芙蓉李具有果粉多、颗粒大、果肉厚、果核小、不粘核、耐储存、甜酸适中等特征,是加工供出口的蜜饯原料。

福安刺葡萄

福安刺葡萄,福建省福安市特产,于2014年登记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福安刺葡萄具有果皮薄、果粉厚、可溶性固形物高、含酸低等特点,是中国野生葡萄种类,是东亚种群中的酿酒品种之一。

荣誉称号

2014年1月27日,福安市入选“第二批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名单”。

2016年2月1日,福安市入选2014—2015年度“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名单。

2017年12月26日,福安市入选“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名单”。

2018年8月5日,福安市入选“2018年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实施县”名单。

2019年3月6日,福安市入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

2019年9月20日,福安市入选“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名单”。

2019年11月7日,福安市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名单。

2019年12月6日,福安市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名单”。

2020年5月,福安市入选“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2020年8月24日,福安市入选“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名单。

2020年9月29日,福安市入选“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名单”。

2021年2月18日,福安市入选“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2021年3月10日,福安市入选福建省“崇尚集约建房”县(市、区)名单。

2021年9月1日,福安市入选“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1年9月8日,福安市入选“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2年8月10日,福安市入选“首批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县(市、区)名单”。

2023年9月,入选“新华指数·高质量发展百强县(2023)”,排名第9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