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

更新时间:2024-02-01 20:08

王越(1426年12月3日-1499年1月12日),初名王悦,字世昌。大名府浚县(今河南浚县)人。明朝中期将领、诗人。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王越生于明宣宗宣德元年(1426年)十一月初五日(12月3日)亥时,少年时有感于两宋之亡、外族入侵之恨,时常愤懑于胸,所以苦读兵书,希望有所作为。他身材修长,力大而善射,涉猎书史,颇有谋略。

景泰元年(1450年),王越参加顺天府乡试,中第三名。次年,参加会试,登进士第,为第三十三名,与马文升余子俊秦纮徐廷章等同科。同年,授浙江道监察御史

景泰三年(1452年),王越奉命巡按四川。

景泰四年(1453年),王越的父亲王颐去世。王越未待他人接任即回乡守孝,被都御史弹劾,明代宗朱祁钰特地原谅了他。至景泰七年(1456年),守丧期满,被起复为山东道监察御史。都察院左都御史寇深颇为欣赏王越,将诸道章奏都交给他处理。

天顺四年(1460年)七月,被越级提升为山东按察使

天顺七年(1463年),大同巡抚、都御史韩雍召还,明英宗感叹难有合适的继任人选,内阁学士李贤于是举荐王越,英宗召见王越,见其穿着宽衣短袖,举止敏捷,颇为喜爱,便晋升他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不久后。受命巡抚大同。九月,遭母丧,回乡守孝,被朝廷夺情视事。王越赴任后,缮修器甲,精简兵卒,减课劝商,颇立功绩。

赞理军务

成化三年(1467年)二月,抚宁侯朱永毛里孩,王越赞理军务兼纪功赏。三月,鞑靼入侵大同大盐房等地,抢掠人畜,王越调集官军抵御,将其斩首二十七级,生擒帖留帖木儿等十二人。五月,都指挥李恺等分军抵御入境的鞑靼,王越与镇守大同左少监覃玑率军策应,击败鞑靼军,生擒十二人,斩首二十七级。同年九月,王越兼任宣府巡抚。

成化五年(1469年),鞑靼侵犯河套地区,延绥巡抚王锐求援,王越率军赶赴,在榆林,派遣游击将军许宁出西路龙州、镇靖诸堡,范瑾出东路神木、镇羌诸堡,而自己与太监秦刚守榆林城为声援。明军各部均获胜,鞑靼军撤退。

成化六年(1470年),此前的捷报上达朝廷,王越引军回京。回师途中抵达偏头关,延绥又告警。兵部弹劾其擅自离职,明宪宗下诏赦免王越,命其赶赴延绥为援。敌军一万多人分五路入侵,王越命将军许宁等率军将其击退,晋升为右副都御史。同年三月,朝廷因阿罗出等扰边不已,命王越与朱永率军讨伐,破敌于开荒川,诸将追击逃敌到牛家寨,阿罗出被乱箭射中逃走。王越论功升至都察院右都御史

成化七年(1471年),王越因将要西征,辞去大同巡抚之职。宪宗同意,加总督军务,负责西方战事。当时鞑靼军有数万之众,而明军能作战的只有一万人,又分散防守,无法有效御敌。王越与朱永便上奏攻、守二策。兵部尚书白圭也以此为难,请求宪宗敕令诸将防守。同年,鞑靼军再次入寇怀远等诸堡,王越等将其击退。白圭又请求大举“搜套”。

成化八年(1472年),朝廷派侍郎叶盛至军商议,当时朱永已被召回,王越以明军疲劳为由,请求休兵,与叶盛归还。廷臣认为河套地区不平,三边(延绥、甘肃、宁夏)终无宁日。当时虽然派遣八万部队,但将权不一,迄无成功,宜专遣大将调度。于是在同年五月拜武靖侯赵辅平虏将军,敕陕西、宁夏、延绥三镇兵皆受节制,王越总督军务。但战事不利,王越、赵辅纷纷上书鞑靼势力强大,必须调遣至少精兵十五万,否则应退到内地。当时科道纷纷弹劾二人欺谩之罪,恰逢赵辅得病被召还,宪宗命宁晋伯刘聚代任。

红盐池之战

主词条:红盐池之战

成化九年(1473年),王越与刘聚在温天岭击败鞑靼军,晋升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当时明廷三次调换大将,但都以王越总督军务。经过数次战斗,鞑靼军决定大举进攻。

同年九月十二日,满都鲁汗及孛罗忽、癿加思兰留妻子老弱于红盐池,大举深入,直抵秦州安定。王越则绕道率延绥总兵官许宁、游击将军周玉各将四千六百骑为左右哨,从榆林红儿山出境,昼夜兼行一百八十里,涉白盐滩。又行进一百五十里,探知鞑靼军老弱俱在红盐池,连营五十余里。王越用计将弱马分布阵后,以张声势,精壮骑兵布于阵前,许宁率左队,周玉率右队,张开两翼。又分一千余精骑埋伏于营侧。明军进至鞑靼部营地外二十里许,鞑靼集众来拒。明军伏兵忽起,前后夹击,击败对方,斩首三百五十五级,获驼马牛羊器械无数,并焚其帐篷、庐舍,然后撤军。满都鲁等回营后,见营帐被毁,举众大哭,率军追击明军。王越结阵缓行,又设伏将追军击败。

满都鲁等因丧失妻子畜产,自此不敢再居河套地区,率部远去,西陲从此数年安定,延绥巡抚余子俊得以全力修建连绵一千七百七十里的“橐驼城”。直至弘治八年(1495年),鞑靼才再次举众进入河套住牧。

总制三边

成化十年(1474年),朝廷商议设总制府于固原,举定西侯蒋琬为总兵官,王越提督军务,控制延绥、宁夏、甘肃三边,总兵、巡抚均听从其节制。后下诏罢免蒋琬,以王越代任,至此三边设总制(参见词条三边总制)。朝廷后论功,加封王越为太子少保。当时纪功郎中张谨、兵科给事中郭镗等弹劾其滥杀冒功,王越正认为功大赏薄,听闻此言后更加怏怏不乐,于是称病还朝。

成化十一年(1475年),王越与左都御史李宾同掌都察院事,兼督十二团营。太监汪直掌管西厂用事,与王越结交。王越在朝廷上遇到反对汪直的大学士刘吉刘珝,称:“汪直行事也颇为公正。像黄赐司礼监太监)专权受贿,不是汪直不能将他除去。商(商辂)、万(万安)居官已久,对事理对错多有忌惮。两公(刘吉、刘珝)入阁才几日,怎么也做这种事?”刘吉则答道:“我们这些人所说的,不是为了自身谋利。假使汪直行事都很公正,那朝廷设置公卿大夫又有什么用?”王越不作回答。

成化十三年(1477年),兵部尚书项忠被罢免,王越应当升迁,但朝廷却将此职授予陕西巡抚余子俊。王越感到不平,请解营务,宪宗优诏不许。他又通过御史自陈屡次的战功,被原兵部尚书白圭压下。余子俊亦称王越赏不酬功,“此捷(指红盐池之战)从前所无”,宪宗于是进王越为兵部尚书,仍掌都察院事,加太子太保

奇袭威宁海

主词条:威宁海之战

成化十六年(1480年)正月,据延绥镇守太监张选报,鞑靼亦思马因将要犯边。正月十六日,宪宗命朱永为平虏将军总兵官,由汪直监军,王越提督军务,前往讨亦思马因。二月,明军出大同,王越说服汪直奏请朱永率大军从南路走,自己与汪直沿边境往榆林。后侦知鞑靼已西迁至威宁海子(今内蒙古正黄旗察哈尔南),便于同月二十二日尽调京营及大同、宣府两镇精兵两万一千人出孤店关(今山西大同东北),昼伏夜行二十七日至猫儿庄。时天降大风雪,王越、汪直率精骑连夜奔袭至威宁海,至次日黎明时鞑靼犹未发觉,明军纵兵掩杀,获大胜。达延汗巴图蒙克(小王子)仅以身逃。此役,明军生擒幼男妇女一百七十余一人,斩首四百三十七级,获旗纛十二面,马、驼、牛、羊共六千余只,盔甲、弓箭、皮袄等一万余件。

三月,宪宗论功行赏,升王越之子、百户王时为正千户。同月,宪宗下诏封王越为威宁伯。王越受封伯爵后,本不该再兼领都察院职务,但王越不愿就列西班。御史许进等人称颂王越的功劳,援引王骥杨善的例子,请求宪宗仍让王越领都察院事,并提督团营。宪宗同意。

四月,宪宗正式赐王越诰券,封他为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威宁伯,食禄一千二百石,允其世袭,并追封其家族三代官爵。

追战黑石崖

成化十七年(1481年)二月,鞑靼从海东山等地入明境剽掠,王越再次与汪直、朱永出大同,于黑石崖追上并打败鞑靼,生擒十人,斩首一百十三级人,获马七百二十九匹,器械六千二百余件。宪宗以此功升王越之子王时为都指挥佥事。后更进拜太子太傅,增岁禄四百石。按明制,文臣不得封公侯。王越以勋臣之例比照,改掌前军都督府,总五军营兵,仍提督团营,并荫封其年仅八岁的儿子王昕为锦衣卫百户,予世袭。

同年五月,宣府告警。宪宗命汪直总督军务,王越佩平胡将军印,充任总兵官,统京军精锐三千征剿鞑靼。因鞑靼军退,王越等请班师,宪宗不允。不久后,大同总兵官孙钺去世,宪宗命王越接替其任职,而命汪直总镇大同、宣府,召回京营将士。

延绥大捷

成化十八年(1482年)六月,鞑靼入寇延绥等处,王越与汪直调兵援助。因兵部尚书余子俊在延绥修筑边墙,鞑靼入境后被明军冲散,为城墙濠沟所困,遭遇大败。史称:“是役也,斩获最多。……然自是无敢复轻犯边者,延绥军民颇得息肩云。”但宪宗仅增王越岁禄五十石。

闰八月,内阁大学士万安等人商议,唯恐汪直为王越所诱使,以求再获任用,于是向宪宗进言,调王越镇守延绥,而令原来的延绥守将许宁镇守大同。临行时,王越对前来送行的巡抚郭镗说:“许宁虽然屡经战阵,安分守己,抚慰下属,但并不是统军之才。朝廷重用许宁,一定要坏事,您要谨慎啊。”后许宁与处处汪直争权,每事必违,且刚愎自用。至次年,汪直被调往南京,许宁在大同大败于鞑靼。朝臣都知道败在不该调走汪直、王越,害怕宪宗责怪,只推说是因为调兵未集,与满朝科道官一起瞒下败绩。直到一年后,终究人心不平,才有人将实情报给宪宗。宪宗闻讯后大怒,命锦衣卫执许宁、郭镗与镇守太监蔡新于午门前门。后免其死罪,改为各降官六级,永不起用。郭镗被贬谪后,才将许宁当初的行事详细说出,并佩服王越的先见之明。

累功起嫉

成化十九年(1483年),汪直得罪,王越亦被下诏夺爵除名,谪居安陆,三子以功荫得官者,都被削籍。王越在听说使者抵达后,一度想要自杀,后来发现敕令中有从轻处分的言语时,才稍感自安。

王越自负豪杰,高傲自如,为礼法之士所忌恨。他的饮食供奉模拟王者,射猎声乐恣意享受,即使被谪迁也未减损。在王越获罪时,朝臣中有不少人认为对他的处分过重,但终究无人为他陈情。

成化二十年(1484年),王越于安陆结屋山岩下闭户读书。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七月,王越上疏向朝廷诉冤,未果。

直捣贺兰

弘治元年(1488年),明孝宗朱祐樘刚刚即位,王越再次上疏诉冤,得以获赦回乡。

弘治七年(1494年),因王越多次讼冤,孝宗诏恢复王越都察院左都御史之衔,命其致仕,并复授其子王春、王时分别为正千户、百户。

弘治九年(1495年)闰三月,孝宗召王越掌都察院事。因吏科都给事中季源等反对,孝宗不得不收回成命。土鲁番哈密,鞑靼达延汗攻掠大同、宣府,边境告急,监察御史杨逊、户部办事进士马文盛等均上疏举荐王越。

弘治十年(1497年),小王子屡次扰边,陕西三边大扰,廷议复设总制官,先后会举七人,均未合孝宗心意。吏部尚书屠滽想举荐王越,对马文升说:“此重任必须要用这类人来担当。”遂将王越列名上书,孝宗准允,便复王越原职,加封太子太保,总制甘、凉边务,兼巡抚。王越称甘肃镇兵弱,不用延绥、宁夏两镇兵难以克敌。后请兼制延绥、宁夏两镇,并解此前所兼巡抚职。

弘治十一年(1498年),孝宗敕谕王越,命其速攻贺兰山,以防止鞑靼长期占据此地,侵扰边关,招引其余部族寇边。王越于同年七月分三路进兵,直捣贺兰山:命延绥副总兵、都指挥同知朱瑾领兵二千出南路;宁夏镇守太监张僴及总兵官、都督同知李俊领兵二千出中路;副总兵、都指挥使张安及监枪右监丞郝善领兵二千出北路。王越居中总制,另命张安、郝善部分为二哨。北、南二哨分别于花果园、蒲草沟击败鞑靼军,斩首二十级(包含一名酋长)。二哨合兵追击至大把都,鞑靼军分为三部突击,试图冲散明军。明军下马以枪铳回击,鞑靼军稍稍退却,明军乘势急击,斩首十级。日晡时分,张安收兵返回,并在路旁设伏,鞑靼军来袭,遭遇伏兵,被迫撤退。郝善率军拦截鞑靼军退路,又追斩首级八级。其后再追至柳沟(今宁夏平罗西北),斩首三级,鞑靼军向西败逃,明军才回到宁夏城。此役,明军共斩首四十二级,俘获马、骆驼两百四十一只、牛羊及器仗数千。孝宗获悉捷报后,进王越为少保兼太子太傅,其余兼任如旧。

八月,因土鲁番速檀马哈木上书谢罪并归还先前被掳的哈密忠顺王陕巴,孝宗乃以王越总制甘、凉等处边务,负责经略哈密。王越针对土鲁番击破哈密的形势,奏议道:“哈密不可放弃,陕巴也不能放弃,应该恢复其旧封,让他先返回哈密,斟酌赐予哈密一些修城建房的费用,赏赐三种番人(回回畏兀儿哈剌灰)及赤斤罕东、小秃列、乜克力诸部财物,以嘉赏他们之前的功绩,并观察其日后的表现。”孝宗允准,遂复封陕巴为忠顺王。

饮恨而没

就在王越得胜的同时,受孝宗宠爱的宦官李广得罪自杀,谏官连续上章弹劾,指责王越为李广同党。孝宗虽对此事不加过问,但王越闻言后,内心却忧恨交加,最终于弘治十一年十二月一日(1499年1月12日)在甘州(今甘肃张掖)逝世,享年七十三岁。孝宗闻讯后,为他辍朝一日,追赠太傅谥号“襄敏”,并谕令九坛告祭,荫补王越之孙王烜为国子生。除此之外,朝廷还派进士王守仁负责督造王越的坟墓。

在明代顾其言的《皇明百将列传评林》及黄道周所著的《广名将传》中,王越均位列其中。

主要影响

军事

王越为明代成化、弘治时期西北著名军事统帅,他姿表奇伟,议论风发,出奇取胜,动有成算。奖赏拔擢士卒,聚集豪俊之才,用财如流水,因此人们乐于为他所用。

王越守边时,多挑选锐卒作为心腹将领,亲自与敌军搏斗。他又常常派人侦查敌军的辎重,率军邀击劫掠,或剪除敌军少量的骑兵,因此屡立战功。他在世时,众人大多责备他贪功。等到他死后,将士骄惰,冒功浪费军饷更加厉害,其后的边臣始终没有超过王越的。

王越巡抚大同时,修甲练兵,减课劝商,颇立功绩。成化三年(1467年),随抚宁侯朱永毛里孩。并两次击败鞑靼入侵。成化五年(1469年),击退侵犯河套的鞑靼军。次年,延绥告警,王越再命将军许宁等将其击退。三月,与朱永于开荒川败阿罗出。成化七年(1471年),鞑靼军再次入寇怀远等诸堡,王越等将其击退。成化九年(1473年),王越与宁晋伯刘聚在温天岭击败鞑靼军。九月,满都鲁汗及孛罗忽、癿加思兰留妻子老弱于红盐池,大举深入。王越乘满都鲁汗等大举深入之机,率骑兵袭击鞑靼老弱所在的红盐池,斩首三百五十五级。此役后,满都鲁等不敢再居河套地区,西陲从此数年安定。成化十六年(1480年)二月,王越与太监汪直率精骑袭击鞑靼所在的威宁海(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黄旗海),获大胜,斩首四百三十七级。成化十七年(1481年)二月,鞑靼入境剽掠,王越于黑石崖追败鞑靼,斩首一百十三级人。成化十八年(1482年)六月,鞑靼入寇延绥等处,王越与汪直调兵援助。鞑靼被明军冲散,为城墙濠沟所困,遭遇大败。弘治十年(1497年),达延汗屡次扰边,王越总制三边,奉命征讨。次年,于贺兰山大破鞑靼,斩首四十二级。八月,又负责经略哈密事宜,王越针对土鲁番击破哈密的形势,建议恢复先前被掳的哈密王陕巴爵位,明孝宗于是复封陕巴为忠顺王。

文学

王越颇具诗才。其诗直追盛唐,文章远溯秦汉,推崇《》《》。在“台阁体”盛行之时,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对明代前、后七子,特别是公安、竟陵文学均有较大影响。其诗文在明时颇受推崇,明代的文学家对其诗文也多有评论:

历史评价

朱见深:“或抚临云内,或总镇关西。在边来往者十二三年,兵民咸沐其惠;与贼攻战者百九十合,戎王亦在所殪。计武烈,不减汉朝之卫霍(卫青霍去病);论文事,无惭宋室之范韩(范仲淹韩琦)。”(《王越集》引)

余子俊:“越忘身家,统领孤军,深入虏境,此捷(红盐池之战)从前所无。”(《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引)

李坡:“不厉而威,真君子人也。”(《朝鲜王朝实录·成宗实录》引)

刘珝:“刘子交世昌有年矣,不独知世昌可文可武,其于远近、大小、轻重之任,亦无弗可者。靖远之后,宜相继而伯、而侯者。”(《古直先生文集·赠王太保序》)

杨逊:若致仕都御史王越能文能武,有智有谋。曩有威宁之功,反造惹衅之谤。即今年虽老而谋猷甚壮,时未用而忠义常存。(《王越集》引《年谱》)

屠滽:“其风姿也,燕颔虎头;其文采也,锦心绣腹;其才气也,海涨江奔;其胆略也,雷厉风肃…与世若公者,几何人哉?功在社稷,而时为佯狂以混俗;名满海宇,而时为收敛若拘蹙。及其慷慨论事,启谈天之口;指挥三军,跃蹑鳌之足。以摧奸而必欲断其头,以靖寇而必欲食其肉,则万夫莫敢于抗锋,九牛仅胜乎一掬。于乎,豪杰之士如公者,举世能几何人哉?”(《祭太傅王襄敏公文》)

李东阳:“大伾降神,钟为伟人。白简廷执,行台外巡。握机驭兵,出御戎虏。设奇制胜,孰敢予侮?崇阶累迁,一品而极。分符锡号,封以大国。孙居南陲,言归旧乡。王事有程,载趣其装。帝曰汝能,纾我西顾。老弗辞难,驱彼长路。灵夏近郊,誓捣胡穴。玉关故镇,谋计国绝。勋未大成,志则有余。饮恨而没,天其监予。文以致身,武以树绩。时其卷舒,胡我失得。挥曦耀星,跃冶之精。欻风震霆,掷地之声。或弃弗试,其气勃郁。上干于霄,中殷于室。茫茫大津,旁接云雾。划然一飞,终返其故。伟哉斯人,兹物是方。永閟其藏,地下之光。”(《怀麓堂集·王公墓志铭》)

刘健谢迁

王鏊:“所谓出奇者,何也?臣闻兵法以正合、以奇胜,自古用兵,未有不用奇兵而能胜者也。况于北虏,尤难以力较,只可以计破。国之名将,如杨洪之在大同,常以刼营取胜。近者王越之于红盐池,亦用此术。此最为可恨,而议者以为兵出非正,往往黜其功。夫兵者诡道也,况今边人,摧破之余,望风惊疑,无有固志。但能痛杀一阵,则可以生中国之气,壮边人之胆,尚安论其正不正哉?”(《上边议八事》)

崔铣

许诰:“王世昌越虽尚权谲,而文事武备皆有可观。”(《两湖麈谈录》)

石椂:“太傅黎阳王公,以间世之才,无施不可。故其事功之余,往往出其性情之所得者,形之于诗,明易疏畅,不务深刻,商吕格调,其白太傅(白居易)之流亚欤!”(《王太傅诗选后序》)

郑晓

王璜:“云起一代杰,奋起际重熙。(阙两字)才难及,深沉武更奇。……(阙三字)灵剑,英雄万古悲。”(《王越集》引《襄敏公墓》)

刘时雍:“人皆谓王世昌智,以予言之,天下第一不智者此人也。以如此聪明,如此才力,却不用以为善。及在显位,又不自重,阿附权宦,以取功名。名节既坏,而所得爵位,毕竟削夺,为天下笑。岂非不智而何?”(《菽园杂记》引)

邓球:“吁若襄敏者,可不谓人杰欤!若乃屈膝长佞,喜功生边,君子弗述也。”(《皇明泳化类编》)

王世贞

李贽

屠隆:“韩襄毅雍(韩雍)、威宁王襄敏越、杨文襄一清(杨一清)、杨武襄洪(杨洪)英风雄略,颐指万夫,鞭挞夷虏,开展疆域,亦命世之杰也。”(《古今图书集成》引《明朝人物》)

尹守衡:“今人之訾越者,以彼好附权铛故。彼自愉快其功名,且欲逃名于缙绅君子,尚安得以缙绅之功令而苛责之也。”(《明史窃》)

沈德符

何乔远:“予尝至粤西,粤西人至今不敢名韩公(韩雍)名,乃亦尝坐通中官。贬王越比于汪直奸邪矣,弘治之朝,其功乃见,夫才略之士,乌可绳邪?”(《名山藏》)

冯梦龙

陈子龙:“其后虽以拘于科目,竟分两途,然英、景时则有王骥、于谦,宪,孝时则有韩雍、王越,武、世时则有王守仁、杨一清之属,大者列五等,小者拥旄节,此皆起家书生者也。”(《兵家言·序》)

郝瀛:“公天挺人豪,其气完,其神裕,故其建立韡盖,出将入相,文武全才,非徒以文见也。”(《王襄敏公集题辞》)

王凤竹:“威宁公塞上却虏,身冒矢石功,胜七十余战,边人抵今谈之,莫不勃勃倾竦动色。”(《黎阳王襄敏公全集序》)

但贵元:“元自髫龄时,已闻浚有襄敏公,为昭代名世人杰也。”(《刻王襄敏公文集后跋》)

蒋一葵

谈迁:“越真良将才。又精吏事,判案草奏,口占授吏,曲当理情。为诗跌宕快爽,能道人意中事。在院,举御史屠滽、侣钟、杨守随、王濬可大用,后皆著名。”(《国榷》)

吴易:“威宁熊罴姿,高视气敌万。脱略绳墨外,勇智走飞电。大廷吐奇言,排阊怒风旋。威声动异域,瑰特震所见。目属膺帝心,短袂故上殿。帝曰快御史,为朕将而弁。所部皆鹰腾,公也身搏战。捣虚握胜策,入穴虎乃困。一炬红盐池,冰天千帐爓。烽消玉关烟,雪卷阴山片。辕门正高会,琵琶奏哀艳。战士挟秦姝,顿使死力贱。豁达笼豪英,出没神鬼眩。丈夫重勋名,志岂在铁券?绝塞悬孤臣,中援何足玷?惨淡黄金印,零落白羽扇。风尘暗不开,北顾抚长剑。”(《明诗别裁集》引《威宁伯王襄敏公越》)

孙奇逢:“威宁得力处在用直,而其受败处亦在用直,功过足相当。惜后之人无有能用贤者。元气斫丧,宗社沦亡,因忆杨忠敏(杨善)、王威宁,乃国家最有用之人,末可轻訾议也。”(《畿辅人物考》)

黄道周:“王越文臣,偏长于武。视师延绥,以将自许。斩获占多,论功谁阻。谍贼威宁,乘风袭取。功成捷闻,威宁封补。师过秦王,赐宴歌舞。吠犬自陈,乞其伎女。雪夜拥炉,丽姬环处。将詷敌还,命之入语。语敌详明,饮以金缕。再语得情,金卮赐之。语终入神,丽姝乞汝。所以士心,死于为主。”(《广名将传》)

张岱:“王越亦伟男子哉!思肘后悬斗大黄金印,是以汲汲于功名之途,未免委蛇,不惜屈身出人胯下,岂非为熟中所累乎?然观其雪夜琵琶,以美姬赐壮士,又岂龌龊子之所能为!故其出师异域,屡建功,要非幸致者矣。用人之智,去其诈,彼将帅之臣,奈何深求之邪!”(《石匮书》)

查继佐:“持之者非其人耳。二斧故能批贼,曰:非二钺无能为。或曰:匪直,二钺无能为。此时直权无不可,故借一麾而万里靡伏,抗直而能坐制塞外者,无之矣。”(《罪惟录》)

宋徵璧

顾其言:“孙子曰: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越夜袭威宁而俘斩虏寇。又曰:形之敌必从之,越挥兵上山,而贼不敢击是也。”(《皇明百将列传评林》)

张燧:“然终越之世,凡再起而竟不得复爵,亦冤矣。”(《千百年眼》)

林时对

谷应泰:“宪宗时,杨琚请建一十三城堡,七十四墩台。李文达(李贤)又以中(阙一字)力赞。乃三帅(朱永赵辅刘聚)授剑,或舆疾征还,或迁延不出。惟王越深入红盐池,焚其庐帐,劫其器甲,贼丧失妻孥,相顾恸哭。而大师不继,虎牢一关,卒为楚有;河西数郡,折为秦臣。”(《明史纪事本末》)

吴景旭:“或以偕汪直出塞,致开边衅,士论少之。郑淡泉(郑晓)谓:“汪直自敬惮威宁,威宁不峻拒之,亦未为过也。”可称知心之论。”(《历代诗话》)

张廷玉等:“人非有才之难,而善用其才之难。王骥、王越之将兵,杨善之奉使,徐有贞之治河,其才皆有过人者。假使随流平进,以干略自奋,不失为名卿大夫。而顾以躁于进取,依附攀援,虽剖符受封,在文臣为希世之遇,而誉望因之隳损,甚亦不免削夺。名节所系,可不重哉!”(《明史》)

严遂成:“榆林雪夜醉飞觞,弦索金巵侍两行。毡帐双环酬死士,阴山百战缚生王。中官门下愁金膝,老泪风前泣箭疮。惆怅灞陵逢醉尉,胡笳吹满鬓边霜。”(《明史杂咏》)

纪昀等:“越本魁杰之才,其诗文有河朔激壮之音,而往往伤于粗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蔡东藩:“王越、陈钺等,倚直势以横行,朝臣岂无闻见?”(《明史演义》)

崔瑞德牟复礼

夏承焘:“王越是一位老诗人,是一位有文学修养的大将,身份和岳飞很相似。”

轶事典故

二钺

宦官阿丑擅长在明宪宗面前表演诙谐剧,一次,阿丑扮成汪直的样子,手持双斧踉跄而行,有人上前询问,阿丑说道:“我统领军队,只倚仗这双斧而已。”那人又问:“双斧叫什么名字?”阿丑回答:“叫王越、陈钺。”宪宗看后,微笑不语,似有所悟。

相貌丰伟

王越仪表堂堂,相貌丰伟。明人顾起元《客坐赘语》卷八“名公像”条,有对王越的品评,谓“王襄敏公广额丰颐,而骨气峻拔,有威重,印堂中直纹五条,右颐有一黑子,音吐如钟。”

扬卷朝鲜

相传王越参加廷试时,有旋风刮起吹走了他的卷子,经监试向御史请求重新给他试卷,王越才在原稿完成。第二年,朝鲜使者向明朝进贡时,呈上了王越的试卷,原来他的卷子被大风吹到了朝鲜,算命的人称此为“封侯万里”的征兆。

善得军心

王越出任大同巡抚时,一天,天下大雪,王越刚坐在地炉边,命歌妓们弹奏琵琶侍候饮酒时。正巧有一个千户从敌营虏地侦察敌情回来,王越立即召他入府,仔细的询问他有关虏地的情势,心情愉快的说:“好冷的天呀!”手持金酒杯边喝边谈,又命歌妓弹奏琵琶佐酒。两人愈谈愈高兴,王越就顺手把金杯送给千户,接着两人又天南地北的话家常,气氛愉快,王越指着歌妓中最美艳的一位对千户说:“喜欢吗?送给你。”从此千户对王越竭尽忠诚的效命,他后来累官至指挥。

某夜,王越命人突袭敌人营地。快到达时,突然刮起风暴,让人眼睛都睁不开。众人都觉得时机不对想回营。有一名老兵上前说:“这是天助我军也!我们来到敌营,天刮大风让敌军守卫无法察觉我们侵入,等到我们完成任务归营,正好遇上入城掠夺的敌军,而我们位于上风处,顺风而行,敌人却逆风而行,这是风助我军也。”王越一听立即下马拜谢。得胜后,立刻升小兵为千户。

镇定处事

王越的胆量与智慧过人。他曾与保国公朱永率千人巡边,敌军突然来到。朱永想逃跑,王越加以阻止,下令列阵自保,敌军疑惑不敢前进。至傍晚时,王越令骑兵都下马,衔枚鱼贯而行,自己则率骁勇之士殿后,从山后行走五十里抵达城堡。第二天,才对朱永说:“我们一动,敌人就会追击,就没有我们这些人了,我不动,是表示闲暇来迷惑他们。下马行走,没有军队行进的声音,是让敌人无法察觉罢了。”

求妓秦王

王越曾经西行,拜谒秦王(或为朱公锡)。秦王设宴招待,并召来歌妓奏乐。王越对秦王说:“下官担任大王的吠犬很久了,难道没有用来酬劳我的东西吗?”因而向秦王求取所有的歌妓,携带离开。

荐贤待人

王越曾推荐杨守随佀钟屠滽等人,他们都有名于世。他和睦家族、敦睦故旧,赈济穷困、抚恤贫苦,惟恐做不到。

三王伯爵

弘治十二年(1499年),明孝宗命当时刚中进士王守仁护送王越灵柩回浚县安葬,并负责督造王越墓。王守仁在浚县时曾告诉别人,说自己幼时梦到王越把征战威宁海时的宝剑赠予自己,没想到如今竟能督造王越墓。督造完成后,王越之子为表示感谢,真的把王越佩过的宝剑赠给了王守仁。而后来王守仁也因战功封新建伯。

明代仅有的三位以战功封爵的文臣都姓王(王骥、王越、王守仁),威名超越其余诸文臣封伯者。明人王世贞对此感叹不已,曾连批:“大奇!大奇!”

人际关系

主要作品

王越博学能文,长诗善赋,作诗、词、赋、文数百篇。《皇明经世文编》收录有《王威宁文集》。钱谦益在《列朝诗集》丙集之三中,录有王越的作品十五首。又有《黎阳王襄敏公集》。今人赵长海有《王越集》。

史料索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