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复

更新时间:2023-08-30 23:21

王复(1416~1485),字初阳,顺天府固安县(今属河北廊坊)人,正统七年(1442)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太子少保,卒赠太子太保,谥庄简。

人物生平

出使也先

王复天性宽厚,沈静寡言。三岁丧母,侍奉继母亦十分孝顺。王复少年时即博闻强记,得到知县刘敬赏识,入县学

正统六年(1441)举人,正统七年(1442)进士。正统九年(1444),授刑科给事中。王复声容宏伟,善敷奏。擢通政司参议

土木之变后,也先进犯京师,邀大臣出迎明英宗。众人害怕前行,王复请往。乃迁右通政,假充礼部侍郎,与中书舍人赵荣同往。敌人露出刀刃夹立两侧,王复等人不为所慑。还,仍莅通政事,历任左通政。丁继母忧,夺情起复逾年,升通政使

经略边陲

天顺年间,历任兵部左、右侍郎,命清武职贴黄。

成化元年(1465),延绥总兵官房能上奏追袭河套部众,有旨奖劳。王复以七百里趋战非宜,且恐以侥幸启衅,请敕戒谕明宪宗认为这是正确的做法。进兵部尚书锦衣卫千户陈珏本是画工,去世后,从子陈锡请袭百户。王复言:“承袭虽是先帝命,然非军功,宜勿许。”遂止。

毛里孩扰边,命王复出视陕西边备。自延绥抵甘肃,相度形势,上言:“延绥东起黄河岸,西至定边营,接宁夏花马池,索纡二千余里。险隘俱在内地,而境外乃无屏障,止凭墩堡以守。军反居内,民顾居外。敌一入境,官军未行,民遭掠已尽矣。又西南抵庆阳,相去五百余里,烽火不接。寇至,民犹不知。其迤北墩堠,率皆旷远,非御边长策。请移府谷、响水等十九堡,置近边要地。而自安边营接庆阳,自定边营接环州,每二十里筑墩台一,计凡三十有四。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王复经略宁夏,则言:“中路灵州以南,本无亭燧。东西二路,营堡辽绝,声闻不属,致敌每深入。亦请建置墩台如延绥,计为台五十有八。”

王复经略甘肃,则言:“永昌西宁镇番庄浪俱有险可守。惟凉州四际平旷,敌最易入。又水草便利,辄经年宿留。远调援军,兵疲锐挫,急何能济。请于甘州五卫内,各分一千户所,置凉州中卫,给之印信。其五所军伍,则于五卫内余丁选补。且耕且练,斯战守有资,兵威自振。”又言:“洪武间建东胜卫,其西路直达宁夏,皆列烽堠。自永乐初,北寇远遁,因移军延绥,弃河不守。诚使兵强粮足,仍准祖制,据守黄河,万全计也。今河套未靖,岂能遽复?然亦宜因时损益。延绥将校视他镇为少,调遣不足,请增置参将二人,统军九千,使驻要地,互相援接,实今日急务。”奏上,明宪宗皆从之。

任职工部

王复在边建置,多合机宜。及还朝,言官谓治兵非王复所长。特命白圭代之,王复改任工部尚书。谨守法度,声名超过兵部。时中官请修皇城西北回廊,王复议缓其役。给事中高斐亦言灾害频繁,不宜役万人作无益之功。明宪宗皆不许。中官领腾骧四卫军者,请给胖袄鞋裤。王复执不可,曰:“朝廷制此,本给征行之士,使得刻日戒途,无劳缝纫。京军则岁给冬衣布棉,此成宪也,奈何渝之?”大应法王札实巴死,中官请造寺建塔。王复言:“大慈法王但建塔,未尝造寺。今不宜创此制。”乃止命建塔,犹发军四千人供役云。

成化十四年(1478),加太子少保

王复好古嗜学,守廉约,与人无城府,当官识大体,居工部十二年,遇上灾异,言官言其衰老,乞休。不许。居二月,汪直讽刺言官更劾王复及邹干薛远。乃传旨,并令致仕归。

成化二十一年(1485)六月,卒,年七十,赠太子太保,谥庄简。

亲属成员

父:王骐,官至裕州同知

人物评价

明史》:天顺、成化间,六部最称得人。王翱等正直刚方,皆所谓名德老成人也。观翱与李秉年富之任封疆,王竑之击奸党、活饥民,王复之筹边备,姚夔之典秩宗,林聪叶盛之居言路,所表见,皆自卓卓。其声实茂著,系朝野重望,有以哉。

国朝献徵录》:复重厚寡言,雅志冲澹,遇人不设城府,临事审处绰有条理,与人言未尝有矜异色。一时公卿有大臣体者,惟复人不尽知也,且好古嗜学,廉约自守,不事矫亢,故能以德量保其禄位而终近。时大臣没而得谥者,多出于同年当道。子居显位,惟复以公道得之。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