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池

更新时间:2024-05-06 14:49

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因此放生池是许多佛寺中都有的一个设施,一般为人工开凿的池塘,为体现佛教“慈悲为怀,体念众生”的心怀,让信徒将各种水生动物如等放养在这里。信徒放一次生就积一次德,象征了“吉祥云集,万德庄严”的意义。

历史上的放生池

历史上最早的放生池见于南北朝时期:建康(今南京报恩寺

(唐慧仁)

慧闻者,齐渤海人也。幼年向佛,十二入寺,十六受戒。苦修《大智度论》、《中论》,树“一心三观”,启天台之源。所入法门,非世可知。学者仰之,以为履地戴天,莫知高厚。又以悯寺所得榇施,买海曲溪石梁为放生池,佛法广播于江北。

建德六年,齐地佛门遭劫。闻率僧众四十余循海路奔建康。辄遇大风波,楫折船沉。忽现巨龟,负众僧出水,须臾抵健康。闻口称南无阿弥陀佛。龟对曰:师父曾记否,吾乃海曲放生池之老龟也。闻恍然大悟。奏闻宣帝,帝大悦,敕建报恩寺,香火祀之。

放生池的运作方式被很多人质疑:把鱼捉来放在一旁,等有缘人来放生。看起来似乎是作秀,对鱼本身也没有任何意义。况且,还有可能把放生池的鱼捉出来再等人放生。这只是一般人自作聪明的看法。

放生池的意义

放生池的意义重大,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放生鱼的池子,更重要的他是一种激发众生慈悲心的手段。将鱼或者鸟放生,在古时候是善人一种发自内心的心愿。而现代人生活在城市中,被功名困扰,没有心思去考虑这些事情了,也更加冷漠了。看到放生池,或可激起一丝善心。一个普通人在池中放生了一条鱼,会带给他一种回忆,留给他一种做善事留下的感动。这中感动会被善良的力量放大,以至于影响到他的行事方式。不可以善小而不为,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不否认很多寺院把放生池作为盈利的手段。放生池的意义因此受到质疑。那些错误做法的发起人会受到应有的报应。但放生池本身的重要作用,不应该因此被忽视。作为一个善良的人,应该坚定行善的信念,不管出现什么纷扰。放生的时候,也不要掺杂功利色彩,那样才会帮助被放生的众生,你自己也才能真正受用(不要计较某次放生能带给你什么样的利益,只要你想做,就去做,不要想太多)。

放生池传说

放生池的来历还有一则传说故事:很早以前,九山河边的一间小屋里住着一名吃喝无度游手好闲者,人称“酒徒人”。每年春夏之交,他常寻找蛇、青蛙作为下酒菜,而其妻勤劳贤慧靠纺棉花度日。有一年四月初七,酒徒不知从何处弄来两小一大油菜花蛇(无毒蛇),将两条小蛇烹煮供自己食用,嘱妻将大蛇暂养笼中待次日与友共尝。至深夜,妻察觉蛇身有亮光,似有哀求流泪之声,甚觉怜悯,遂提笼至九山河放生,欲回时蛇复游来绕其双足,使之移动不得。不久只听一声巨响,小屋倒塌,酒徒死于非命。蛇救妇命免受灭顶之灾,妇感蛇恩,于废墟之所挖地三尺,灌水成池,购蛇放生,每年四月初八均如此。后人将此池取名“放生池”。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