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佛苏

更新时间:2023-07-06 12:04

徐佛苏(1879-1943),原名湛源,又名公勉,字映葵(也作运奎、应奎),号佛公,笔名心斋、文福兴等,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光绪五年(1879)生。早年受梁启超影响,力主变法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徐留学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回国后任长沙东文讲习所日语教习。1903年秋末,与黄兴等在长沙组织华兴会,策划长沙起义失败。又与黄兴等在上海组织爱国协会,谋再举,后因万福华暗杀王之春一案事发被捕入狱。获释后逃亡日本,投靠在日本的康、梁,组织保皇会,任《新民丛报》撰述,鼓吹君主立宪,反对民主革命。1906年秋,清廷下诏宣布预备立宪。11月清廷公布的新官制案,明显反映出满人集权的趋向,徐大失所望。次年十月,与梁启超、蒋智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政闻社,为负责社务的常务委员之一。1908年,政闻社本部迁沪,徐随之回国,认识了立宪派人物汤化龙、林长民等,使流亡国外的梁启超得以与国内立宪派密切联系。1910年,立宪派组织了全国国会请愿同志会,并创立《国民公报》,徐被推为该报主编。三次请愿失败后,徐与同志共谋革命。次年六月,立宪派成立政党性组织“宪友会”,徐被推为常务干事。中华民国成立后,曾历任南北议和代表、湖南省宪起草委员、币制局总裁、北平民国大学代理校长等职。1943年,病逝。

人物生平

徐佛苏,原名湛源,又名公勉,字映葵(也作运奎、应奎),湖南善化县(今长沙县)人。清光绪五年(1879) 生。早年受梁启超等影响,主张变法维新之说。戊戌政变后,留学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回国后在长沙东文讲习所教习日文。二十九年(1903)秋末,参加华兴会。次年九月,华兴会策动长沙起义事泄失败后走上海,又与黄兴等参加爱国协会。因万福华谋刺王之春一案牵连,被捕入狱。获释后逃亡日本,依附康有为、梁启超等所组保皇会,任该会《新民丛报》撰述,鼓吹君主立宪,反对反清革命。在同盟会成立期间,于兴中会、华兴会之间有些离间活动。在《民报》与《新民丛报》论战时,受梁启超唆使,出面调和被拒后,仍在《新民丛报》发表《劝告停止驳论意见书》。

光绪三十二年(1906) 十月,清廷公布新官制案,反映清廷专制本质和集权趋向,使立宪派大失所望。此时,徐佛苏写信给梁启超说:“政界反动复反动,竭数月之改革,迄今仍是本来面目。”为此,黄兴劝其反清,他又拒绝。次年九月,与梁启超、蒋智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政闻社,成为实际负贵社务两常务员之一。鼓吹君主立宪,主张设立议会。十二月,政闻社本部迁上海,他亦随同回国活动,结识著名立宪人物汤化龙、林长民、籍忠寅、孙洪伊等,使梁启超得以取得同国内立宪派联系。

宣统二年(1910) ,立宪派组织全国性国会请愿同志会,并创立《国民公报》,为速开国会制造舆论,徐佛苏被推为该报主编。请愿活动失败后,他对清廷感到绝望,与同志者在报馆密议:“同人各返本省,向咨议局报告清廷政治绝望,吾辈决秘谋革命。”次年6月,立宪派成立政党性组织宪友会,他与雷奋、孙洪伊等被举为常务干事。

民国成立以后,徐佛苏加入进步党,曾任袁世凯总统府顾问。袁氏阴谋复辟帝制时,他与丁世铎等秘密上表劝进,被任为政事堂参议。后历任南北议和代表、湖南省宪起草委员、币制局总裁、北平民国大学代理校长等职。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病逝。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