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嘉民

更新时间:2024-02-26 15:09

吴嘉民(1909年~1995年6月15日),湖北阳新中丰乐里石吴村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阳新县福丰区自卫队。

人物生平

吴嘉民,1909年8月生于湖北兴国(今阳新)县。

1928年初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任阳新县福丰区自卫队中队长,后任赤卫大队大队长,鄂东南自卫军司令部特务营副营长。参加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和虹桥、瑞昌等战斗。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湘鄂赣边区坚持斗争。任江西军区修(水)铜(鼓)宜(丰)奉(新)边军分区(后改为东北军分区)组织科科长兼中共机关总支部书记,赣东北游击大队政治委员,率部在赣东北地区开展了艰苦的游击斗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第1支队连政治指导员、营长,第1师2旅4团政治委员、5团政治委员、特务团政治委员,苏浙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苏南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黄桥决战和曹甸等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中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二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29军87师政治委员、第28军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苏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苏中、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政治委员、学院政治部副主任,福建省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是第四届、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5年6月15日在福州逝世。

相关事迹

1940年6月6日晨,茅山周围的镇江丹阳句容金坛天王寺、宝埝、白兔、上党珥陵直溪桥、薛埠11个据点的日军、伪军共3000余人并有骑兵一部,倾巢出动向句容、金坛边境茅山以北地区大规模拉网合围而来,目标直指新6团。段焕竞团长的爱人李珊发现了敌情,立刻从田野抄近奔向团部报警,给新6团团部争取到了10多分钟的宝贵时间。团部作战参谋柴荣生立即传令吴嘉民营长、钟春山副营长率第4、第6连向东南方向突围,并掩护团部和其他部队突围。

这时战斗已打响,三八机枪、掷弹筒响成一片,各路日伪军齐向李家棚子合围。幸亏已经着装完毕,团部机关、“四抗会”常备队等便利用丘陵地形和小松树林分散向东突围。这次突围战斗,新6团干部战士共伤亡94人,日伪军被新四军将士杀伤约有80余名。由于部队勇猛突围和当地群众的机智掩护,终于胜利地打破了敌人的报复性大“扫荡”,部队没有受到歼灭性的打击。失散的人员当晚和第二天就各自归建,表明在党的领导和政治工作的保证下,部队已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军事素养。

后世纪念

吴嘉民身边的工作人员黄敬瑞曾撰文《忆吴嘉民将军二三事》,追忆吴老将军淡泊高洁的一生。

原文摘录如下:

在将军安度晚年的时候,我们有幸在他身边工作,聆听他慈父般的亲切教诲,亲眼目睹他那廉洁奉公、严格家风、崇尚勤俭的高尚品德,件件桩桩看来似是小事,却处处闪烁着老红军的光荣传统。

新中国成立后,吴嘉民调到全军最高学府一军事学院任高级速成系政委,后任学院政治部副主任。1959年他从这个正军职务的位置调到福建省军区任副军职务的副政委。他认为,共产党员是为人民服务,不是为做官,职务能上能下,可高可低,没有什么个人得失可言。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知足常乐!”

1978年,中央军委公布吴嘉民离职休养的命令,明确享受正兵团职待遇。按当时规定,老红军、正军职以上离休干部,可以在军队营区内安置。吴嘉民也就于1983年重新搬回福州,住在仓山烟台山。分配他居住的房子,是一幢30年代建造的旧房,结构、布局都是老式的,且光线不足,楼下潮湿,只是简单作些修缮,他便与另一位正军职干部隔开分住。他家的厨房地基下沉,屋面裂缝,几次维修都没法解决,直到屋面有倒坍的危险时,才让打掉那危险部分的屋面和墙壁,但也因此缩小了厨房的使用面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