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来朝

更新时间:2024-09-11 16:40

万国来朝,指的是众多国家前来朝拜。“万国”表概数,形容多;“朝”意为朝贡,朝拜。

先秦

文献记述的第一次所谓的“万国来朝”的事件,被认为发生在大禹统治的时代。根据史籍记载,大禹下令天下各国齐赴涂山盟会,《左传·哀公七年》记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涂山三涂山,在今河南洛阳嵩县西北。不过,这还不能直接采信为史实。

汉朝

从汉代开始,对西域的经营和对匈奴的征服,以及班超甘英等人的冒险,使汉朝真正出现了一批九州之外的国家来朝贡,朝贡体系才在真正意义上建立起来。

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西南的白狼国、槃木等一百多个国家前来东汉京师洛阳朝贡,史称“举种奉贡,称为臣仆”。

汉和帝时期,“班超所通者五十余国,西至西海,东西四万里,皆来朝贡。”永元六年(94年),班超击破焉耆后,西域有五十多个国家都向东汉纳质内属,其中条支安息诸国以至远在京师洛阳四万里外的海滨国家,都辗转翻译双方语言并前来朝贡。

汉和帝永元九年(96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穷临西海(一说地中海,一说波斯湾)后返回,都是前世没有到达,山海经没有记述过的地方,于是更远的国家如蒙奇(马其顿)、兜勒(推罗)皆来归服东汉,遣使朝贡。史学界认为,永元十二年(100年)的“西域蒙奇兜勒遣使内附”是欧洲与中国有史可据的首次直接交往,时人称颂“冠斯往代,奄有万国”。

隋朝

“万国来朝”这个词,首见于对隋炀帝统治时代的记述。隋炀帝即位后,急于要在短的时间内成就自己的“圣王之业”,而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盛大景象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为此,他向高丽发动进攻,以实现“四夷宾服”的霸主地位,在“形象工程”建设方面也不惜下血本。

《隋书·音乐志》记载大业二年(606年)突厥启民可汗染干来东京洛阳朝贺之事后继续说道:“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大业年间,通过使用“厚利”招徕,在西域的44个酋长国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隋书·西域传》)。 另外,北面的突厥契丹,东面的日本,南面的林邑(今越南真腊(今柬埔寨)等政权,也先后遣使来洛阳朝觐通好。一时间,东都洛阳使节纷至,胡商云集,店肆林立。隋炀帝还常于东京皇宫紫微城正殿——乾阳殿接受万国朝贺,设九宾之礼,并作有《冬至乾阳殿受朝诗》:“端拱朝万国,守文继百王。”

大业六年(610年),各国来使大献方物,突厥启民可汗之下的,皆是国王亲自来朝贺。于是在天津街盛陈百戏,自海内凡有奇伎,无不荟萃于洛阳。隋炀帝还听从裴矩的建议,在洛阳盛情款待胡商,使得“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隋书·裴矩传》)

大业十一年(615年)春正月甲午朔,隋炀帝大宴百僚突厥吐谷浑靺鞨、毕大辞、诃咄传越、 乌那曷、波腊、吐火罗、俱虑建、忽论、诃多、沛汗、龟兹疏勒于阗安国曹国何国穆国、毕、衣密、失范延、伽折、契丹等国一并遣使朝贡。”(《隋书·炀帝纪》)

然而,万国来朝的奢华排场也意味着巨大的挥霍与浪费。前述大业六年(610年)“诸蕃酋长”前来洛阳时,隋炀帝盛陈百戏,所费巨万。酋长们请求入市贸易,于是炀帝又将东都的市场整饬一新,就连菜贩子都要在店铺里铺上地毯。各国客商路过酒店,都会被请入免费宴饮,还被欺骗说:“我中原大国富足,老百姓到酒店吃饭都是不要钱的。”路旁的树木也被用丝绸缠起来,有胡人看到后询问:“你们这里有人连衣服都穿不起,为什么不把这些裹在树上的丝绸拿去给他们做衣服呢?”极尽讽刺。民脂民膏的大肆挥霍,致使人民负担急剧加重,阶级矛盾很快激化。万国来朝的局面尚未完全结束,隋王朝已处于危机中了。随着中原大乱,西域“朝贡遂绝”。

唐朝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唐朝继隋朝后受到万国来朝,以其开明大度的社会风气,领先世界的文明成果,引来四野八荒朝贺的目光。据《唐六典》记载,向唐帝国朝贡的国家累计多达三百余,至唐玄宗时期尚存者有七十余。甚至远在今俄罗斯东北堪察加半岛流鬼国也遣使入朝。

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代的民族团结政策,对各民族不分贵贱、趋于平等的外交理念,使少数民族首领对唐朝忠心耿耿,愿意“世为唐臣”,故而万国来朝鼎盛于唐。

贞观十三年(639年)岁首,万国来朝,而唯独高昌国麴文泰缺席,于是唐太宗对其使臣说: “高昌数年来,朝贡脱略,无籓臣礼,国中署置官号,准我百僚,称臣于人,岂得如此!今兹岁首,万国来朝,而文泰不至。增城深堑,预备讨伐!”

唐初皇帝多居长安京大内(太极宫)受朝。唐高宗于显庆二年十二月丁卯日(658年1月22日)颁布《建东都诏》,改洛阳宫为东都,居洛阳受朝的情况增多。开元年间,唐玄宗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的局面,使唐朝国力达到鼎盛,既有“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的气派,也有万国来朝大明宫的景象。直到唐朝由盛转衰后,诗人们还留有“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之类的语句。

武周

武则天以周代唐,史称武周,执政时期,“政由己出,明察善断”,其政治、经济、文化对世界各国产生重大影响,使得各国纷纷前来朝贡。同时,政府容留大批各国的王公贵族,并有大量外国人移居神都。那时武周的都城洛阳,是当时世界上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武则天于紫微城明堂接见各国来使,其作《明堂乐章》“千官肃事,万国朝宗”,便是该时期万国来朝的写照。

在这一阶段,还出现了建造“万国天枢”的历史事件。公元694年八月,武则天同意四夷酋长之请,在神都(今河南洛阳)皇城端门外建造“万国天枢”,铭纪功德,各国君臣聚钱百万亿购买铜铁, 于次年四月建成。柱身碑刻文武百官和万国元首的名字,武则天自书其榜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明朝

万国来朝的理念,在宋、元、明初继续延续。明朝洪武年间的《太清歌》这样写道:“万国来朝进贡,仰贺圣明主,一统华夷。普天下八方四海,南北东西。”永乐年间,明成祖派遣郑和尹庆王景弘侯显等出使异域,其中尤以郑和下西洋堪称明初盛事。郑和带领船队浩浩荡荡,足迹遍布南洋、印度洋,甚至最远到达过非洲,大大扩展了明王朝的朝贡体系。然而,万国来朝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很久,到宣德年间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结束后,“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

清朝

清朝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宫廷画家作《万国来朝图》;遗憾的是,这一切只存在于画师笔下望空悬想的 画中。现实当中,这个元旦庆典,没有那些来自西洋手捧礼 物的各国夷人,甚至连天朝自夸的五十七个外藩属国和三十一个朝贡国都没能凑齐——因为这一年本来就不是各藩属国的朝贡年,安南南掌的贡使也在之前一年进贡完就回国了。据《实录》和《起居注》记载,这年大年初一乾隆皇帝只是“御太和殿受朝,作乐宣表如仪”,然后又宴请了蒙古王公和紫光阁的几位功臣,并无藩属国遣使朝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