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易

更新时间:2024-05-03 17:55

丁易(1913-1954.06.27),原名叶鼎彝,又名叶丁易,笔名孙怡、访竹、光隼之等,桐城人,当代文论家、作家

人物生平

丁易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青少年时代在家攻读古文。20世纪30年代就读于桐城中学。进中学后,酷爱文学,博览中外文学名著。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时,受进步同学和进步书刊影响于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民族解放先锋队。

抗战期间,先后在四川成都省成联中、省成女职、省立戏剧晋乐专科学校,兰州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四川江安国立剧专等院校任教员、讲师教务主任等职。1944年在成都一度从事专业文艺工作积极参加民主运动和抗战文化工作。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作文化界的统战工作,1945年被选为民盟四川省委委员,兼任中华全国又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常务理事。不久到四川三台县东北大学中文采任刷教授。

抗战期间,在成都《华西日报》副刊上发表过不少杂文,后结集为《了易杂文》(1948年,上海华夏书店),升出版了反映青年学生思想状无及其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过渡》(1947年,上海知识出版社)和中篇小说《雏莺》(1947 年,上海群益出版社)。

1946年因支持进步学生运动,被东北大学当局解聘。后应民盟左派之约,任重庆《民主报》总编辑,与邓初民等人共同主持重庆盟务,兼任社会大学新闻系主任,同年冬到北平,回母校北平师范大学中文系任副教授。

1947年任北平文协理事,民盟中央宣传委员,《民主周报》主编,因他长期在蒋管区工作,对国民党特务的暴行满怀愤怒,故撰写了《明代特务政治》(1950年,北京中外出版社)一书,借古喻今,抨击黑暗统治。1947年冬到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北方大学历史研究室工作。

1948年北方大学与华北联合大学合升为华北大学任该校中国语文研究室副主任。同年曾参加华北人民代表大会。

1949年北平解放后,任军代表,参加接管北京师范大学的工作,随后被任命为北师大校务委员会委员,兼中文系教授,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被选为政协候补委员。在大学任教期间结合教学,著有《中国现代文学史略》(1955 年,作家出版社)、《中国文字与中国社会》(1950年,北京中外出版社)和《中国文字的变迁》(未出版)等。

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回国后写了散文集《战斗的朝鲜后方》(1951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部)。同年又参加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印度、缅甸。

1952年后,任中苏友协总会理事,中缅友协理事,民盟中央文教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务理事,九三学社中常委学委会主任委员兼副秘书长。

1953年10月到苏联莫斯科大学讲学,1954年6月27日因病在莫斯科逝世。

后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骨灰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主要作品

其主要著作有《明代特务政治》、《中国现代文学史略》、《中国文学与中国社会》、《雏莺》、《过渡》、《战斗的朝鲜后方》、《丁易杂文》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